•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黄仁勋人形机器人竞赛疾驰前进,微美全息核心技术壁垒高筑加速产业化浪潮

2024-06-28 10:07:31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据消息,近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

  《行动计划》指出,到2027年,围绕“23456”目标体系,初步构建安徽省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形成产业化能力。

d2c7b4f0995d04191fda64e069121d5a_1300-5649973d5de26c8cf29867e515e47e77.png

  政策定调,机器人技术将明显突破

  目前来说,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在2024年引起了许多质变化,几乎所有行业都在思考如何用它来重塑技术流,挖掘未知的可能性,而人形机器人也不例外。

  政策方面,目前,北、上、深等城市或地区先后出台地方性政策助推行业发展,而工信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更是为其定下了「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总基调。

  企业层面,从企业年末年初交出的成绩单来看,上周,科技狂人马斯克在特斯拉的财报电话会上宣布,加快“限量生产”Optimus机器人,也许可能会达到100亿台,预计将为特斯拉带来高达1万亿美元的利润。

  此外,英伟达CEO黄仁勋最近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机器人技术将在2-3年内取得重大突破,并预言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变得像今天的汽车一样普遍。他表示:“100年后人形机器人将无处不在,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产量最大的机器系统。”

  无疑,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集大成者,人形机器人被业内认为是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它整合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在医疗、教育、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从技术途径看,人形机器人发展的一个主要痛点是其运动能力与实际使用的应用场景匹配度不够,而ChatGPT等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发展将使机器人智能水平获得跨越式提升,主要包括人机交互增强、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提升、感知和行为有望形成闭环。

  更有意思的是,2024年—在诸多券商研究报告和业内人士的口吻中,直接被定义为「人形机器人元年」。根据预测,预计到2026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中的渗透率有望达到3.5%,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美元。

  微美全息核心技术壁垒高筑

  据了解,知名厂商微美全息常年专注于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核心技术壁垒高筑,目前已拥有多项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当前,人形机器人应用空间广阔,微美全息有望通过多年产业、技术积累和高性价比,广泛应用于工业场景操作等工业设备中,展现出机器人企业端的泛化工作能力。

  日前,微美全息携手MicroAlgo成立微意识量子学研究中心,汇聚全球顶尖智慧人才,通过跨学科整合,结合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软硬件实现了技术突破,开创性地研究与人形机器人之间的关系,达到全栈技术构架能力,加速实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成熟化进程,推动人形机器人步入一个更加智能、虚拟且高效的新时代。

  对于当前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领域空前高涨的投资热情,微美全息有信心和耐心去持续推进相关研究。未来,当人形机器人迎来“ChatGPT时刻”时,微美全息持续携手业内更多合作伙伴进一步探索人形机器人在多场景中的规模化应用,直到它跨越真正的技术周期,共同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结尾

  当前,AI大模型与人形机器人正在快速结合,让人形机器人更智慧。大模型的视觉理解和语言沟通能力逐渐成熟,对机器人的操作研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泛化性,并且技术迭代、工艺创新等有望推动人形机器人降本,为社会创造更便捷、更安全、更高效的未来生活。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可以说,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已近在咫尺。


编辑:沈露
审核:郭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