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代石刻壁画走出的长袖舞、剑舞;从宋金砖雕走出的杂剧口技;从明代壁画走出的“十二女子乐坊”。古乐舞余韵朤朤,古文物讲述现在的故事,共同演绎当代中国的盛世华章。
4月20日—21日,河南洛阳古墓博物馆“余韵朤朤—古墓乐舞复活记”音乐会上演,给前来游玩的游客送上一份文化大餐。
“余韵朤朤—古墓乐舞复活记”音乐会以让文物活起来潮起来为出发点,利用古墓壁画砖雕元素揭开千年以前古人的世俗享乐生活,演出的长袖舞、七盘舞、宋代杂剧等,在馆藏的壁画、砖雕中都可以找到原型。
舞者们的长袖随风飘动,如同仙女下凡,翩翩起舞。壁画中的长袖舞,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来到了舞台之上。而男子剑舞更是英姿飒爽,剑光闪烁间,尽显汉唐风骨。
明代壁画中的十二女子乐坊仿佛穿越时光重现在舞台之上,她们手持民族乐器,奏响天籁之音。琴声悠扬、笛声婉转、琵琶激昂,交织成一幅幅壮美的音乐画卷。
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叫好声和掌声。
长袖舞表演
宋杂剧表演
十二女子乐坊表演
十二女子乐坊表演
盛世华章篇章表演
本次乐舞复活音乐会由汉律唐风、宋艺雕栏、明乐九州以及盛世华章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以舞蹈、杂剧、民乐、歌曲等不同形式展示还原每个章节。从古至今,沿着朝代之脉络,将古墓博物馆珍藏的砖雕壁画上的文物元素提取及还原,精心编排了这场视听盛宴。
洛阳作为千年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古墓葬文化更是独具特色。洛阳古墓博物馆,作为全国唯一以历代墓葬实物为展品的专题性博物馆,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更是人们了解古代墓葬文化的重要窗口。
“这次音乐会的举办就是利用时代艺术语言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让文物文博资源动起来、活起来,创造新的文化场景、文化体验、文化业态,能使文物价值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不断地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亲和力和感染力。”洛阳古墓博物馆研学教育部主任段跃辉表示,他们今后还将在深入挖掘、合理利用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上不断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