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至15日期间,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主办的“2023年中国游戏产业年会”在广州召开。大会以“传承文化薪火,铸就精品力作”为主题,多角度探讨了游戏行业在全新征程上的发展方向。
作为本届大会的重磅活动之一,“中国游戏-文化新容器”分论坛于12月14日顺利举办,论坛吸引了来自学界、行业的多位人士参与,围绕中国游戏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分别展开深入研讨,希望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让中国游戏这块金字招牌持续绽放光彩。
化身传统文化“新容器”,中国游戏彰显文化自信
论坛开场,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致辞并发布“中国游戏影响力”调研成果。敖然指出,中国游戏具有鲜明的中国元素,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风貌的新时代载体,伴随二十多年的繁荣发展,中国游戏正成为新时代的文化容器与亮丽的中国文化名片,为全球玩家提供了一个探索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窗口。
敖然在演讲中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阶段,回顾了中国游戏的发展历程。他表示,伴随着5G、AI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游戏将以更具沉浸感、智能感和互动感的表现形式,助力传统文化持续焕发新的生命力,让中国游戏成为世界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中国文化的优势新路径;同时,以数字交互引擎为代表的游戏科技正在日益广泛地进入游戏之外的领域,推动游戏成为一个不断创造新价值和新可能的“超级数字场景”,深刻影响教育、社交和科技创新等多个社会层面。
敖然还进一步指出,作为技术驱动的文化表达方式,中国游戏从初期的技术引进转变到现在的自主研发与技术引领,“中国游戏正在成为展现自主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平台。”此前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等发布的《游戏科技能力与科技价值研究报告》就显示,81%的受访者认为游戏促进了AI技术的发展;91.4%的受调研者认为,游戏领域的一些科技创新对实体领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敖然在现场公布了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面向网民发起的“中国游戏影响力”问卷调研结果。问卷显示,90.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游戏越来越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容器”;91.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游戏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调研,在移动游戏市场中,最能代表中国游戏的Top3产品分别是《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原神》,这些游戏正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新名片。
论坛还预发布了游戏产业年会二十周年主题片《有你,就有中国游戏》, 以宏观游戏产业成长为主线生动展现了中国游戏产业过去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
洞悉历史发展,回望中国游戏文化传承之路
知来路,方能行更远。论坛伊始,围绕“中国游戏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承”这一主题,来自学术界的四位专家学者从宏观层面入手,先后分享了游戏的发展历史、文化内涵、创新设计、落地实践等内容,清晰描绘了中国游戏自兴起至今的发展脉络。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孙若风,从中国游戏的传统、特征、精神内涵等维度入手,分享了“中国游戏的前世今生与文化内涵”。他认为,“人类既通过游戏融入现实,又通过游戏中的想象超越现实。”当前,数字游戏正在向文化和旅游领域跨界,与多元产业融合,这也是中国游戏追求和谐、追求超越、追求乐感的精神内容在当代的具体体现。
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杜骏飞则以“中国游戏的文化精神”为题,全面阐述了游戏与文化的互涉关系。他表示:“游戏文化是游戏实践中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游戏的文化价值体现在游戏促进文化的工程上,更体现在建构游戏文化自身上。”他还进一步指出,“ ‘中国游戏的文化精神’这一命题,要求中国游戏业通过全产业链条的共同努力,承担起映射中国文化、阐释中国文化、习得中国文化、建构中国文化等责任。”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京炜以《中国游戏与文化结合的创新设计》为题做了主旨分享,她从符号、机制、文化三个层面出发,对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游戏”进行了解读。她认为,电子游戏是现实世界的反映,“中国游戏”不仅要通过中国风的美术设计传递中国文化元素和风格,也要将中国文化精神和思维融入游戏的机制与玩法设计中,发挥游戏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这样的观念已逐渐融入日常教学实践并反映在学生们的作品中。未来,在产学研各方共同努力下,将诞生更多的新“中国游戏”。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张丰艳立足于游戏产业的现状,指出游戏音乐应成为华夏文明传承的新容器和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助推器,并对游戏音乐行业的发展提出“提高审美水平”“开发营销价值”“规范行业发展”“重视人才培养”等四项发展建议。
立足当下实践,共商中国游戏文化传承优势方法
近年来,在中国游戏厂商的积极探索下,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在中国游戏中迸发出了全新的生命力。在论坛的第二个环节,四位来自业界的嘉宾结合多年的探索成果,聚焦“当代中国游戏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行业实践出发,分享了诸多优秀案例。
腾讯互娱品牌与数字生态营销推广策划负责人罗林分享了腾讯游戏基于自身数字能力,助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一套方法论:腾讯游戏运用游戏科技助力文化保护,并以数实融合等方式打造新内容,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的数字化表达,以吸引年轻用户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喜爱。如在《中国传统器乐数字化保护》项目中,腾讯游戏基于游戏音频和算法能力,首次对明代古琴实现高标准单音采录,对应56种常用弹奏指法,产出10892个古琴音色样本,在数字世界“复现”了古琴的音色和技法,献礼古琴世界申遗成功20周年。
米哈游公共事务总监以游戏《原神》中《神女劈观》的创新表达为例,从音乐、角色和剧情三个方面分享了《原神》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经验。她认为,要做好传统文化与游戏的结合,首先要坚持传统文化为基础,以传统文化为创作源泉多维度融合传统文化符号;其次还要注重内容为王,用极致的技术表现展示传统文化,用卓越的品质去传播中华文化;最后,游戏创作还要心存敬畏、守正创新,用尊重之心去创作,用敬畏之心去创新,用谦虚之心去表达。
世纪华通、盛趣游戏董事长助理胡昕认为,文化的容器是由最广泛的使用者决定的,作为当代重要的文化体验渠道,游戏在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不仅能做到,还能做得更好。游戏人应通过拥抱新技术、打开新眼界去做自身的“版本迭代”,来实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更强的穿透力。
“数字技术带来无限可能,文化产业已经不再拘泥于过去传统的产业观念和类别,而是适应新技术而出现的全新产业业态。”完美世界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乔婷婷表示,目前完美世界文创已经步入数字文创3.0阶段,其推出的“CityGame”数实融合沉浸式文化体验,旨在建立文化与商业的高效链接,推动传统景区、商圈的数字化转型,以年轻态的方式焕新文化传播与数字经济发展。
着眼未来,以创新传承驱动中国游戏精品化发展
数字时代,作为超级数字场景,游戏在传承和传播本土文化方面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在论坛最后的圆桌论坛环节,与会嘉宾围绕“未来中国游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主题,结合自身经验,多角度探讨了中国游戏该如何更进一步与中国文化相结合,走好精品化发展之路。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柳喆俊表示,游戏是具备综合性最强的数字媒体形式,作为文化“新容器”它可以拓展的空间非常之广,既能是技术的,又能是艺术的;既能是文化的,又是精神的。
吉林艺术学院数字娱乐系主任邵兵教授呼吁更多业界同行加入游戏教育,推动大学增设游戏专业,培养更多游戏人才。他强调了大学与企业合作的价值,例如通过师生的创意实践,在元梦之星游戏中植入太空探索和文艺文化等内容,这种合作范式将推动游戏产业创新发展。
结合在游戏产品内的创新实践,莉莉丝和三七互娱也分享了团队在融合传统文化过程中的思考。莉莉丝战略研究中心负责人欧亚提到,对海外用户传递中国文化的时候应该尊重不同的价值观,从游戏内容、运营内容、宣发等不同层面,尝试在游戏中做自洽的文化传递和表达。
三七互娱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梁小雨认为,游戏是一种集大成的文化载体,可以通过版本更新迭代、多样式运营活动等各种方式与传统文化元素联动融合,持续向玩家输出且提供沉浸式感受。
国际游戏厂商育碧同样对中国文化非常重视,育碧中国成都工作室游戏制作人涂阳强调了育碧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决心,并表示未来计划将更多优秀的中国内容输出至全球。
为了集中呈现中国游戏厂商多年来的努力结果,由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主办的“游戏+”展也在产业年会期间开启。活动展出了腾讯游戏、波克城市、网易游戏、完美世界、米哈游、盛趣游戏等13家中国游戏企业,在游戏助力中华文化传播、游戏科技探索、社会价值实践等方面的五十余个代表性案例,展现了游戏在娱乐属性之外,文化、艺术、科技、社会等多元属性和独特魅力。
展览指出,“游戏+”正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和驱动力,也代表着中国游戏向更广阔世界探索的勇气,以及连接更多社会场景、助力营造美好生活方式、创造更大社会价值的巨大潜能。
结语
回望过去20年,中国游戏从90年代之际萌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游戏市场,拥有近7亿的游戏用户,占全球玩家总数的近五分之一,市场规模达到2658亿元人民币。如今的中国游戏已不仅局限于娱乐和休闲,更作为中华文化的新容器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桥梁,并在全球范围内承担着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的重要角色。正如敖然所强调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我们要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坚持推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运用前沿科技,赋予网络游戏更多的文化内涵、文化魅力。”面向下一个十年,游戏行业从业者也将携手前行,让中国游戏这块金字招牌在世界舞台熠熠生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