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消息“ETF规模的增长这些年来一直不慢,但是最近进入了一个增长曲线陡峭的阶段。究其原因,从经济宏观背景到资本市场政策支持,到生态圈的完善,这是一个合力的结果。”国泰基金副总经理张玮日前做客《资本眼会客厅》时如是表示。
张玮表示,近年来,ETF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其中权益ETF(股票ETF)成为市场主导力量。股票ETF占整个ETF比重,目前已达到60%-70%的水平,反映出投资者对这类资产交易的强烈意愿。
“与历史情况相比,ETF产品增长速度大大加快。”张玮认为,持续的产品创新将为ETF市场提供旺盛的生命力。对于基金公司而言,积极参与并培育创新型ETF可能是后续差异化发展的一个路径。所以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或者说“卷”得越来越厉害。
值得关注的是,ETF规模大爆发的同时,ETF产品之间的分化也在加大。张玮认为,ETF分化是一个市场竞争的自然的结果。投资人更愿意选择规模大、流动性好的ETF进行交易和配置,这导致了市场上强者恒强、赢家通吃的现象。
“但从ETF未来的匹配需求来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认为当下可能是‘红海’,但是它未来还是能看到‘蓝海’的情况。”张玮表示。
国泰基金副总经理 张玮
ETF增长曲线陡峭,品类众多不逊于发达国家
9月以来,ETF持续爆发,热火朝天的ETF市场预示了ETF大时代的来临。
Wind数据显示,过去五年(2018年三季度末至今),ETF产品数量增长超650只,管理规模增长超1.3万亿元,五年增长了2.5倍。
“其实ETF规模的增长这些年来一直不慢,但是最近进入了一个增长曲线陡峭的阶段,我们分析下来,大概是一些因素合成的结果。”张玮表示。
首先是宏观经济层面,我国宏观经济处于降档减速的阶段,又同时处于结构转型的阶段,产业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创新拉动引领经济新的增长动能的态势比较明显。
第二,映射到资本市场层面,张玮观察到这几年来主动权益的基金全面超额收益比较明显,但近一两年来,主动(权益基金)的超额收益有所收敛,甚至今年以来跑赢宽基的指数、跑赢大盘就不太容易。
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宽基指数成为了更好的投资标的的选择。同时,科创子领域及子行业的收益颇丰,但这些收益部分还没有被主动挖掘,而ETF正好可以补充这些新型的赛道。
第三,政策上的支持也为ETF规模的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张玮指出,好的政策环境为ETF更快地走入投资者视野提供了有力支持,而ETF生态圈的逐渐成熟也为ETF规模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综合以上方面,从经济宏观背景到资本市场政策支持,到生态圈的完善,这是一个合力的结果。”张玮总结道。
张玮指出,近年来,ETF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其中权益ETF(股票ETF)成为市场主导力量。股票ETF占整个ETF比重,目前已达到60%-70%的水平,反映出投资者对这类资产交易的强烈意愿。
此外,ETF市场还呈现出产品越来越丰富、创新越来越快的特点。
“其实就ETF品类来说,跟发达国家相比也不逊色。同时,主题或行业ETF的增长也非常迅速。”张玮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宏观经济内部的结构转型和科技创新领域的快速发展。
“这些年来散户在主题类、行业类的ETF中投资较多,占比也在上升。目前来看,这两类投资人群(机构与散户)的结构占比相对比较均衡,这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发展态势。”张玮认为,机构投资者的变化,有利于ETF走得更长更远。
市场分化加剧,培育创新型ETF或成差异化路径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管理费率在0.3%及以下的ETF产品数量超过了150只,其中管理费率在0.15%的ETF产品超过百只。
“与历史相比,ETF产品增长速度大大加快。我们的理解现在被受理或者是现在推出市场比较快的一些产品,大部分其实跟国家引领创新产业发展,支持服务国家战略息息相关的一些行业。”张玮介绍,2019年是行业主题ETF的爆发之年,随着行业和主题逐渐“ETF化”,今年以来各家公司对于创新型ETF的关注度日益增长。无论是科创板100还是中证2000指数,一经发布就有新产品上报。
另外,与监管部门对ETF支持态度有大幅的提升也有关系,一方面是服务国家战略,另外一方面是支持资本市场、活跃资本市场。因为ETF新的产品诞生,也带来新的资金的增量。因此,不断地有新的产品报批,迅速地受理。
张玮认为,持续的产品创新将为ETF市场提供旺盛的生命力。对于基金公司而言,积极参与并培育创新型ETF可能是后续差异化发展的一个路径。
“所以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或者说‘卷’得越来越厉害,这也是未来一种变化趋势。”张玮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ETF规模大爆发的同时,ETF产品之间的分化也在加大。
“ETF分化是一个市场竞争的自然的结果。其实不光是国内的,我们看国外也是这样。”张玮介绍,美国ETF市场80%掌握在头部的基金管理人当中。头部管理人就三家,这三家占据了整个ETF市场份额的80%。国内前三家大概占40%,意味着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也要注意到现在大量的ETF小微产品存在面临清盘的压力,因为ETF这个产品,它本身是属于指数产品,工具属性比较明显,同质化是比较强。
张玮指出,投资人更愿意选择规模大、流动性好的ETF进行交易和配置,这导致了市场上出现“强者恒强、赢家通吃”的现象。
“但我们也不能太悲观,因为我们国家ETF还处于发展阶段,即使是龙头前三家,也还没有达到50%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市场格局未定,中小基金公司仍然有向上跃升的机会。”张玮如是说。
在他看来,在为投资人创造收益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减少产品运行差错、缩小误差等方式有效提高投资人的体验,进而形成基金公司之间的差异化竞争,这有可能给后来的基金管理人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
与此同时,一些品类竞争格局其实大局已定。
“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说,也要做一个平衡或者权衡。”张玮提出,从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来看,适当的重组甚至退出其实也是必要的。
产品同质化严重,考验基金管理人精细化运营能力
站在当下来看未来,ETF行业究竟是“红海”还是“蓝海”?
张玮指出,随着ETF市场的迅速扩容,越来越多基金公司参与卡位,目前可以布局的空白赛道越来越少,ETF产品趋于饱和,市场竞争确实非常激烈。
“但从ETF未来的匹配需求来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说当下看可能是‘红海’,但是它未来还是能看到‘蓝海’的现象。”张玮表示。
“从供给端,我们的基金管理人其实也是供给端的参与方,其实我们的专业服务还有很多不完善不到位的地方,在有效地或者是很好地、更好地提供给投资人的一些投资的体验方面,还可以下更多的功夫。”张玮如是表示。
而从需求端来看,张玮认为资管财富的大时代才刚刚开始。
“无论从居民个人资产端在全市场的配置,还是说中长期的投资机构的资金源源不断地入市,其实都意味着包括ETF在内的权益的工具,所以从ETF的未来的匹配需求来说的话,还大有可为。”张玮进一步解释,这个空间还不限于国内市场也不限于权益,普通百姓的资产也有跨境配比的需要;还有各类的债券、大宗商品、利率资产等等,可以说万物都可以“ETF化”。
此外,推动ETF高质量发展及创新,对于基金行业而言意义匪浅。
张玮认为,首先,ETF规模的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这样的指导原则下,行业陆续开发了半导体ETF、芯片ETF、软件ETF等等品类。
张玮指出,目前全市场ETF数量有800多只,产品同质化严重,如何突围考验的正是基金管理人精细化运营的能力。因此,目前ETF领域的竞争已逐步向投顾服务领域发展。
“一方面,对日常运营有了基本要求,比如说不要出现差错。其次,要提高投资者体验,比如更好地介绍产品,为其提供投资方面的有效建议。”在张玮看来,很多ETF投资人都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
“他们投了ETF产品,也希望了解产品背后是怎么运作的,投资的股票未来前景如何?但这仍然不够,我们也希望能够给到投资人更进一步的合作建议,因此搭建了内部投研平台,通过广泛的营销传播来传达给投资者,当然最终决策权还是掌握在投资人自己手里。”
同时,这也需要基金公司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其产品线,如若只有少数的产品,难免自卖自夸。
此外张玮提及,在ETF未来的发展路径当中,基金投顾会发挥相当大的作用。
“美国债券类ETF来自投顾的贡献能达到40%到50%,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张玮提出,“投顾可以帮助客户解决资产配置和时间陪伴这两大问题,前者需要专业能力,后者则更考验情商和定力。”(记者 曹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