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工程院(Europe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是一所由欧洲各国杰出的工程科学家组成的独立于任何国家及政府部门的学术机构,旨在促进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欧洲和全球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提供咨询和建议。欧洲工程院成立于1992年,首批院士有包括康拉德·布洛赫、弗朗索瓦·雅各布、乔治·沃尔德、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雷纳托·杜尔贝科、埃德蒙·费希尔、阿尔维德·卡尔松、勒内·托姆、阿特勒·塞尔伯格、艾兹格·迪科斯彻等在内地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得主,目前有近400名院士(含外籍院士),其中包括3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欧洲工程院院士是国际工程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是对在工程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的崇高认可和赞誉。欧洲工程院院士于1992年由欧洲工程院发起设立,旨在促进欧洲工程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为欧洲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提供咨询和建议。
欧洲工程院的院士增选是一项严格和公正的程序,每年只进行一次。候选人必须由至少两名现任院士提名,并提交详细的个人简历和主要成就清单。候选人的资格和贡献将由相应的学科委员会进行评审,并向理事会提交推荐名单。理事会将对推荐名单进行最终审议和批准,并向入选者发出正式邀请。欧洲工程院的院士增选不仅考察候选人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性、领导力和影响力,还要求候选人具有跨学科、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视野和合作精神。
中国学者入选欧洲工程院院士是一项极高的荣誉,也是对这些学者在工程科学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认可。然而,由于欧洲工程院的院士增选条件苛刻,中国学者入选不易。据统计,截至2021年,仅有14位中国学者当选欧洲工程院院士,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这些中国学者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
中国学者入选欧洲工程院院士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工程科学技术领域的成就和贡献,也为中欧之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桥梁。我们期待更多优秀的中国工程科学家能够获得这一殊荣,为推动全球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