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工三院8359所
安全是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是一切工作的真谛。天地之间,生命为贵;百业兴废,安全为重。当前,以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智能技术,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产业发展的新蓝海、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智能时代趋势日益明显,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影响最终会非常深远。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兴安”“智慧应急”的重要方向,助力安全生产管理乃是大势所趋。
一是推动安全生产模式从“人力密集型”向“无人化智能化”演进。科技对支撑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发挥着顶梁柱的作用。安全生产水平的每一步提高,实际上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先进的生产装备、生产工艺,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基础条件。进入智能时代,要通过信息化减人、智能化换人,这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发力点。对一些人工作业存在安全风险较大的场所,对一些人工持续作业容易疏漏的岗位,逐步实现自动化无人化,既提高生产效率,又降低潜在风险隐患。“人工智能+安全生产”能够切实增强对安全风险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加速安全生产从静态分析向动态感知、单点防控向全局联防的转变,提升工业生产本质安全水平,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
二是推动安全生产管理从“行政管理”到“数据驱动”进化。企业安全事故后果严重,因此企业安全监管责任重、压力大,目前现场作业过程管理的模式,基本上仍是依赖人工监管和利用传统视频监控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人员投入量大,人为干扰因素大、导致管理效率低下,甚至有些关键作业场地以及作业人员的违规操作存在监管漏洞,从而为安全生产带来隐患。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安全生产智能,能够突破传统的管理认识,弥补人员不足的缺陷,推动人工管理的转型,实现立体化、全方位的生产管理。这就要求形成“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形式,重点大数据发挥实用性和合理性,最终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安全生产。
三是推动安全生产处置从“事后处理”向“事先防控”转变。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精准把握“高精度质量检测,大范围安全管理”的行业需求,应用机器视觉、体态识别、异常行为分析预警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安全防范、监管实施、质量检测和生产流程管理方面,实现实时监控、自动发现问题、主动预警,提高过去依靠肉眼或“远水救不了近火”的窘境,确保生产安全高效、劳动力分配得当、保持低成本优势,为协助企业“降本增效、安全生产”。这些智能化应用,已经逐渐在工业生产安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改变了以往安全管理工作“事后处理”的模式,转向对危险的预先识别、分析和控制的科学化管理方式,最终实现事先控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的目的。(王岚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