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健康的权利!”成都爱尔眼科医院始终秉承初心,不断探索,为眼病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整体眼病解决方案。2023年9月26日下午,成都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巫雷作为四川省首批白内障专家,完成了两例具备非衍射型波前重塑技术的景深延长型人工晶体Vivity®植入手术。标志着成都爱尔眼科医院屈光白内障手术又迈向了新的台阶。
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我国60至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而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90%以上;而老花眼通常在38岁左右出现,发病高峰是在42-44岁左右,一般而言绝大多数患者在52岁时都会出现老花眼症状。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据此估算,在我国有超过2亿的老年人,正在遭受老花眼和白内障的双重侵袭及其造成的视力损害所带来的种种不便!
近年来,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不断发展,不仅帮助眼病患者去除混浊晶状体、提升视力,在解决眼部近视、散光和老视等问题上也越发成熟。而各类功能性人工晶体的升级,也对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后视觉效果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三大优势提升视觉质量:非衍射、波前重塑、景深延长
巫雷院长指出“在中老年群体主要社交娱乐方式中,超四成有学电脑、上网、逛公园及周边游的需求,近三成需要看电视、读书看报等。而中老年群体有近两成在使用电子产品时看不清屏幕信息。出现老花后会感到看近模糊、疲劳,尤其在远、中等不同距离切换时更为明显。这不但严重影响生活,还可能诱发眼痛、头痛、视疲劳等不良后果。”
护士对人工晶体进行填装
随着白内障治疗进入屈光性手术时代,患者的需求已经从最初“看得清”转变为“看得好”,中老年患者生活方式与日常用眼场景日趋多元也在逐步推动老视矫正的需求。近年来,老视矫正型人工晶体快速发展,设计原理不同、适应症各异的新型人工晶体不断涌现,为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优化提供了新选择。
巫雷院长进行白内障摘除术
本次巫雷院长采用的全球首个具备非衍射型波前重塑技术的景深延长型人工晶体,以两个光滑的表面过渡元素,同步拉伸和平移入眼光线,创建一个连续扩展的焦距范围;通过X-WAVE创新技术设计,可使患者在保留远视力的条件下获得理想的中间视力。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其他传统的景深延长型人工晶体来说,这款人工晶体极大避免了衍射分光造成的光学干扰。
非衍射型波前重塑技术更具包容性,造福更多患者
什么是波前重塑?就是在人工晶状体中“操纵”光,以两个光滑的表面过渡元素,同步拉伸和平移入眼光线,创建一个连续扩展的焦距范围。相较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只能看清远处,Vivity®能让白内障患者获得清晰的远视力和中距离视力,以及功能性近视力,且几乎不会带来任何视觉干扰(光晕、夜间眩光)。
临床研究显示,90%植入此类人工晶状体6个月后的白内障患者表示视力良好或者非常好:在明暗光线下,不配戴眼镜均可看清远距离和中等距离的物体。
对于其他眼病希望拥有全视程,或因眼球球差、散光等情况无法选择功能性人工晶体,波前重塑这一非衍射型技术对适应症的选择显得更加包容,能帮助患者提升视觉质量。“一款能适用于更广大患者的老视矫正型人工晶体让更多患者受益。”
从模糊到清晰,一位54岁患者的视觉重生
患者术前因PRK术后裸眼视力仅为0.1,白内障严重影响了其日常生活,几乎一切都显得不那么方便。患者对术后视力有着极高的期望,希望能够重新拥有全程的视力,并且无需佩戴眼镜。
手术过程中,患者感觉非常轻松,手术时间也相当短暂。手术后,患者的远视力达到了1.0,中视力也达到了1.0,近视力达到了0.8。患者对恢复的视力表示极为满意,她激动地说:“这么多年了,终于看得这么清晰了。”
术后患者与医护人员合影
成都爱尔眼科医院白内障团队始建于2002年,与院同建同发展。由成都爱尔眼科医院巫雷院长领衔一批临床经验丰富的白内障专家组成,在行业内率先开展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成立老花白内障门诊。发展‘个性化、定制化’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运用飞秒辅助白内障手术并植入人工晶体提升视觉质量。
多年来不断引进并应用世界前沿手术技术、设备和耗材,2015年3月,率先引进川内首台飞秒激光白内障设备,2017年成立三焦点老视手术中心,2020年7月实施川内首例三焦点PanOptix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2022年首批实施散光型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白内障手术开展项目一直处于行业前列,服务大量患者,帮助他们摆脱白内障困扰同时矫治老花、近视等视力问题,总体提升视觉质量。
白内障学科团队不断精进自身技艺,为患者提供更完善、便捷、舒适的高品质诊疗服务,使高清视觉惠及更多中老年人,满足大家对高品质视觉质量、幸福生活的向往,拥有明亮而健康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