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济南市委市政府明确构建“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的城市发展新格局,标志着济南城市发展由空间拓展迈向全域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新阶段。其中,“中优”地区为济南老城区,也是城市核心地区,是实施城市更新、遗产保护、存量挖潜、活力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
华山街道宋刘村作为济南最大的城中村,其改造项目对标市委“新十字”发展方针,是落实历城区“中优”战略实施方案的关键环节,是建设沿二环东路高端服务聚集带、形成老城北门户发展势头的“北起”桥头堡。项目的顺利实施,关系到全区乃至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
自接到宋刘片区拆迁任务后,华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守正创新,狠抓落实。2023年4月15日,宋刘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历时35天完成了全村724户的签约搬迁工作,期间未发生一起信访事件,创造了宋刘拆迁的速度答卷与暖心答卷。
在拆迁之初,宋刘片区改造项目主要涌现出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体量大,跨度长,政策变化快。 宋刘村作为济南最大的城中村,拆迁项目体量庞大,涉及土地总面积约435亩,地上建筑物总面积约66万平方米,在册居民724户,合计2366人;片区改造项目时间跨度长,自2018年第一次冻结至2023年拆迁正式启动,历经五年,期间济南市拆迁政策几经调整,政策变化大导致部分拆迁户诉求过高,不能及时签约。
(二)人员多,情况杂,稳定隐患多。 外来流动人口较多、入住人群繁杂,宋刘村成为济南市社会散杂人员聚集区,社会治安稳定风险较大;村内建筑以老旧民房为主,楼体结构简单质量差,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村内电线私拉乱扯等现象严重,加之道路狭窄,车辆通行困难;片区下水道等配套缺失,因地势较低,每逢雨季小清河倒灌积水严重,综合环境较差。以上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宋刘村村民的生活质量,也不利于拆迁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收益高,故土情,拆迁意愿低。 宋刘村紧邻二环东路,地理位置优越,因房租低廉,是不少“济漂”年轻人的第一选择。随着外来租户的增加,自建房出租成了宋刘村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为获取更高的房租收益,片区内自建房屋不断加高,村民的房租收益也不断增加,成为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之一。宋刘村拆迁涉及居民700余户,几乎家家都有自建房。但面对不菲的房租收益和浓厚的故土情怀,村民的拆迁意愿十分低迷,自2018年以来宋刘片区经历5次冻结,期间多次实施拆迁计划未果,成为济南市城市更新项目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面对全市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华山街道坚持“未启先动、党建引领、服务入心、守正创新”四步工作法,妥善处理拆迁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取得了宋刘村民的最大支持和拆迁改造项目的巨大成功。
(一)未启先动,在谋划部署上下功夫。 作为济南最大的城中村,宋刘村也是历城区首个依据33号文件组织开展的大范围拆迁项目的片区。因此,该项目在谋划之初,便具有极强的特殊性,难以照搬其他地区的拆迁政策与补偿措施。为了吃透政策,让老百姓在政策范围内最大程度的享受到拆迁红利,华山街道党工委未雨绸缪,未启先动,组织街道领导班子和相关部门提前一年开始谋划部署,广泛搜集自33号文件下发以来济南市所有的拆迁案例,全面分析学习拆迁政策中的依据和标准。本着“有规依规,无规依民,从宽掌握”的原则,街道党工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与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申请、探讨论证,争取做到最大程度的让利于民。前期完善的谋划部署和积极的探讨论证为宋刘片区拆迁项目争取到了最符合地区特色且利民惠民的拆迁补偿政策。因此,在项目启动之初,华山街道党工委便取得了宋刘村民的最大支持。
(二)党建引领,于实践动员作大文章。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凝聚起的红色动能,成为此次拆迁工作的加速器。华山街道党工委把此次的拆迁战场当做锤炼党员干部作风的“考场”。为了打消老百姓“先签吃亏”的顾虑,整个拆迁过程中,党员干部带头学透政策、带头搞好宣传、带头配合拆迁、带头确保稳定。“一个政策讲到底,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是打消群众“先签吃亏”顾虑的关键;党员干部带头签字,村两委成员带头拆迁,这是动员村民参与并支持拆迁工作的法宝。党支部带头把“阳光、公平”的理念渗透到工作的每个细小环节中,及时、如实地公开各项征拆法规政策、产权信息、补偿标准、补偿数据等,真正把征拆工作置于阳光下,公布在社会监督之下,始终做到一个政策、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套人马、一包到底,使征拆工作“见得阳光、晒得太阳、经的检验”。
(三)服务入心,以群众呼声为风向标。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在本次拆迁工作中,街道党工委将调查研究作为工作的重头戏,在历城区住建局和历城城市发展集团的指导下,街道对全市以往的拆迁案例深入研究,结合宋刘村实际情况,让方案有了更强的包容性。自一月份起,街道组织宋刘村开展模拟投票,就拆迁安置办法征求民意。同时抽调机关干部分组入户,多次征求村民意见,进行政策宣讲,使各项政策家喻户晓,把宣传工作做实。注重归纳村民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并总结前期华山片区拆迁时遇到的问题,在制定拆迁办法时定好应对举措,将重大事项交由群众做主,为拆迁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准备和群众基础。
(四)守正创新,求融通共进创新作为。 既要坚决贯彻落实,又要提高创造性执行能力。为更快推进拆迁工作,街道党工委提出“同一宅基地的拆迁款分开发放到两个账户”等创新性做法,提高了政策的可操作性,真正做到解民忧、化矛盾。想方设法将群众关心的历史遗留和实际问题解决好,根据群众实际情况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不与民争利,制定符合群众利益的实施办法。宋刘村拆迁过程中,街道党工委把握落实规律,在吃透上级精神、掌握当地实情、总结过去经验上做好结合文章。接地气,符民意,紧贴实际,解决问题,让政策有了生命力。
2023年5月15日晚,随着最后几户征迁户在协议上签下名字,全市最大城中村之一华山街道宋刘村拆迁项目签约工作接近尾声。5天完成全村动员,15天完成村民签约;在此之后,20天完成拆迁,拆迁面积达66万平方米。街道党工委坚持四治并举,发扬改革精神,破解基层拆迁难题,取得了宋刘拆迁改造项目的巨大成功。
发展大幕已经拉开,美好生活就在眼前。作为城市的“北大门”,根据规划,拆迁后的宋刘片区将打造黄台山体公园、金融商务、总部办公、文创产业孵化园区等。棚改旧改的持续推进、产业的迭代升级以及老城区非核心功能的不断疏解,让中部于“疏”中不断提“质”。华山对标市委“新十字”发展方针,以改革精神,锐意进取,焕发新貌,为建设强新优富美高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华山力量。(刘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