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信念’,是因为你相信,就会付诸实践,不断为之努力,哪怕当时看不到什么希望,但它会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努力,最终把当初的那份相信变为现实。”—这是《历史的温度》中“馒头大师”在结评蔡元培先生一生时用在结尾的一段话。《历史的温度》源于历史科普公众号—馒头说,作者张玮用客观的、质朴的、有趣的语言陈述历史史实的同时,融入了自己在探究历史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和一位位有血有肉的人物,也正是因为作者这种抽丝剥茧叙述故事的写作方式,让我这个不怎么爱读书的人坚持读了下来。
这部丛书中不乏中国近代史上各种以身殉国或舍命救国的英雄人物的历史故事,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一生请辞,一世楷模》一篇中讲述的蔡元培先生的一生。蔡先生执着一生的信念就是“以教育改变中国”,为此他东奔西走、上下求索,从翰林编修到民办教师,从东渡日本到西行求学,曾经历北大校长的辉煌时刻,也曾因参与“清党”运动而自悔,但蔡先生始终以自己坚信的“教育救国”道路上奔走呼吁,直至临终留下“科学救国、美育救国”的遗言,毛泽东曾评价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无关蔡先生选择的道路是否真的能救国民于水火,但凭蔡先生一生能够坚守内心坚定前行,就担得起这个评价。
由此想到网上曾经评价当代人是缺少信仰的一代,但是认真细看身边的这群航天人,如果不是有着航天报国的坚定信念,又怎会有意气风发的航天后备军,如果不是有着强军使命的责任担当,又怎会有埋头苦干的赶路人,如果说中国近代屈辱的时势造就的是舍生忘死的时代英雄,那当代中国强国梦强军梦造就的就是发奋图强的追梦人,强国复兴、航天追梦,信念从未缺失,只是需要更久远的考验,何以弥久愈坚,唯有坚定信念。(杨艳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