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本人从事新闻工作的背景
王文杰同志1993年在北京武警总队天安门支队服役。从1998年至现在先后在《文艺报》百姓生活编辑部工作任记者、《中国企业报》新世纪周刊,专题部任主任、中国记协《中华新闻报》编辑、《财富时报》经营中心主任、《中国文化报》北京记者站主任、北京荣宝画院执行院长、《财富与生活杂志》副总编、《人民日报海外网》旗帜频道新闻中心主任。2017年创办华颖传媒集团,任董事长 旗下新闻媒体人俱乐部由300多家中央级主流媒体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主持人记者、编辑媒体俱乐部成员组成、专为党政企事业单位组织策划大型活动及组织新闻发布会,拍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 、新闻纪录片、地方政府形象宣传片等......
王文杰在部队期间,多次立功受奖,优秀士兵、优秀班长、优秀党员。在党的多年培养下,从一名普通战士逐步成长为资深媒体人,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爱岗敬业、勤于钻研,善于创新、策划,他从一线记者编辑到部门负责人,从传统纸媒到媒体融合传播,王文杰同志二十五年媒体深耕,坚持信念理想,在一场场新闻报道战役、一场场大考中聆听时代声音、记录发展脉搏,以不变初心追逐新闻理想,以坚定信念承担职责使命。
图为王文杰:资深新闻媒体人,“北京荣宝画院”执行院长、“新闻媒体人联盟”创始人、北京摄影艺术协会会员、华颖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
1.2 优秀采编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名优秀的新闻采编人员,就应该深入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去,培养新闻敏感度、挖掘生活中的潜在新闻,从而发现新闻的价值。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政治素养是: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新闻人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政治理论和政策理论水平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新闻采编人员的新闻报道立场。对新闻采编人员而言,以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及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才能发挥新闻传播的舆论导向作用,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广大群众。
图一:资深新闻媒体人王文杰获得优先新闻工作者奖,图2“北京荣宝画院”副院长梁海波, 右一著名导演、主持人王为念
一、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新闻采编人员来说必不可少。职业道德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新闻职业道德作为新闻传媒及其从业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和道德规范,对于新闻采编人员来讲尤其重要。在新闻工作领域,要倡导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新闻采编人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体现出对事实、对公众知情权的充分尊重。
二、新闻敏感度:独特的思维方式对新闻采编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新闻敏感是指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素质。一名优秀的新闻采编人员,在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方面要有较高的敏感度,用独特的思维方式能敏锐捕捉到新闻信息,并迅速鉴别出最具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三、业务素质:过硬的专业技能影响着新闻采编工作的有效性。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成为采访和编辑方面的专家。新闻采编人员应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包括法律素质、获取信息能力、专业化素质、人文素养等。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提高新闻采编人员在新闻方面的实践技能。
图为资深新闻媒体人王文杰采访原文化部老领导潘震宙
第二章 新闻工作者的问题案例
1.1 行业中新闻工作者存在的问题
在培训中,兰大新闻学院副教授马忠博士对新闻活动中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讲解。马教授从建国以后的第一起新闻侵权案件讲起,深入浅出,分析了新闻侵权的原因,讲了我国对名誉权隐私权等进行保护的法律文件都有哪些,重点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事例向我们讲解了新闻侵害的责任要件。新闻侵害行为如虚假报道,是性质虚假或具体细节严重偏差。例如,将某人贪污5000元误写成贪污50万元,将某人走私钢材写做走私淫秽物品,虽然报道事件性质仍然是贪污或走私,但其细节描写发生重大错误,足以改变人们对事件性质的认识,这样的报道仍然构成虚假报道,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侵害行为还有用语不当,构成侮辱、诽谤。新闻侵害行为还包括广告夸大,对违法者过于贬低,不正当公开、揭露事件等等。最后马教授对“死者的权利”“内部出版物引发的名誉侵权纠纷”“纪实文学作品侵害名誉权”“新闻责任的承担主体”“抗辩事由”“承担责任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
资深新闻媒体人王文杰与原中宣部办公厅主任薛启亮
宣传工作“因势而谋,应时而动,顺势而为”,这是一种需要颇高智慧的宣传艺术。宣传时将给人们听的,不能只顾自己的主观愿望单方面述说,而要审时度势的观察形势,民意和各种社会力量的对比,认真掂量自己该说什么,说多少,怎样说等等。然而在我国传媒上接连出现一些雷人之语,引发世界各国媒体的异样关注。例如,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这很好,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真理,但是若是在传媒上说我们的主义“乃宇宙之真理”就让人吃惊了,因为世界上有无数的主义,我们的真理放到地球上都不够还要扩大到宇宙,这样的宣传会是怎样的宣传效果,可想而知。
1.2 我在工作中存在过的问题
在“报纸新闻采访报道艺术论”这堂课上,西北民大新闻学院副院长牛利红教授强调了采访要脑勤、眼勤、嘴勤、手勤、腿勤。我想到自己有时采访,大多失败在采访前的准备环节上,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材料,提不出问题,提问时又颠三倒四, 缺乏逻辑性,自始至终都是被动式采访。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要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我们在平时就要有所准备——学习理论政策,认清当前形势;了解全局情况,掌握社会动向,多方面增长知识,扩大采访视野;广泛积累资料,适应工作需要。
著名书法家季学恒向新闻媒体人王文杰捐献甲骨文书法作品“中国梦”
第三章 影响新闻职业道德的因素
1.1 影响新闻职业道德几个主要的因素
一、政治因素。作为一名文化类媒体人,一名共产党员深受鼓舞,举一反三感觉到新闻舆论处于意识形态的最前沿,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对个人、对家庭、对地方、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在当今多元的社会文化中,作为新闻工作者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显得至关重要。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新闻工作经验,谈几点浅见。
二、经济因素。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素材筛选把关的时候,必须顾及由信息带来的经济压力。播什么样的信息,能不能给自己的媒介和单位挣到钱,这在当前我国媒介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永远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否则会严重地损害了媒介的公信力和新闻从业者的形象。
三、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把关的时候,应该使我们的信息符合社会价值标准体系和受众的文化取向。传播的东西必须让受众能够理解,或者说跟他认知的这种社会文化行为的方式相符。但是也不能一味地迎合,要抓住不同受众的文化心理,努力地去提高受众的文化层次。从根本上讲,媒介的作用就是提升我们的社会文化水平。
四、信息因素。这包括信息本身的因素、个人因素和受众因素三个方面。比如说时效性、接近性、新闻价值、真实性这样几点。个人因素,指的是传播者个。也就是说,传播者个人有很多条件的不同,导致了新闻筛选把关的不同,影响了新闻的筛选。具体而言有三项因素对把关的影响比较大。第一,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二,个性特征;第三,个人的传播方式。
作为新闻的筛选把关者,新闻工作者必须通过前馈、反馈这些手段来了解目标受众的构成、需要、心理和行为等等信息,因为现在的社会已经日趋多元化。在多元化的背景中,受众出现越来越多的不同的生存状态和背景,比如说年龄不同、收入不同、职业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注意受众因素,才能较合理地满足受众的需要。
新闻媒体人王文杰坚持新闻理想,守正创新,以坚定信念承担职责使命
第四章 新闻记者应遵守什么样的道德规范
新闻职业道德是用于调整新闻行业内外的矛盾关系,规范新闻传播职业行为的一种道德。新闻界有句话说得好:“先做人,再作文。 ”新闻工作者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予的,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以人民利益为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和发扬廉洁奉公的优良传统。作为一名文化类媒体人,一名共产党员深受鼓舞,举一反三感觉到新闻舆论处于意识形态的最前沿,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对个人、对家庭、对地方、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在当今多元的社会文化中,作为新闻工作者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显得至关重要。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新闻工作经验,谈几点浅见。
1.1 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坚持党性原则,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崇高使命,体现了舆论引导的根本要求。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新闻媒体必须服从、服务于党的领导,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不动摇。要把体现党的政治主张与反映群众呼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畅通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以正面宣传为主与搞好舆论监督统一起来,不断提高新形势下舆论引导水平,使新闻舆论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党和政府。关于党性,“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
1.2围绕三贴近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公信力。要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准确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1.3 加强自身修养,坚持实事求是。
只有传播者、新闻工作者对自身素质坚持更高要求,才能不断地进步,加强自律。另外,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仔细核实新闻, “捍卫新闻真实”一直是《新闻记者》高举的一面旗帜。真实,是受众对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要加强自身修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经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坚决反对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和低俗新闻,坚决维护新闻宣传的权威性、公正性、公信力,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素养、扎实的工作业绩,赢得人民的信任和社会的尊敬。
1.4 必须坚持科学引导
对待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等社会问题,新闻媒体不能采取回避、绕道、遮掩的态度,更不能让其成为舆论引导的“盲点”。要根据党的方针政策要求,摸清舆情的脉络,主动介入,勇于触及,敢于解剖,对焦点热点问题,不回避、不隐瞒,既要勇于疏,又要善于导;既要了解掌握问题产生的原因、动向,又要对问题中的偏激言论进行耐心的解释化解,最终通过舆论引导,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凝聚民心,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正面效应”。同时,对网络等新兴媒体,要强化监管,将其纳入法治化轨道,真正在全社会营造健康向上、科学正确的主流舆论。
结束语
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归根到底要靠人才、靠队伍。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着力培养一批政治上坚定、忠于党和人民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一批既有广博知识、又对某一领域有深刻研究的专家型编辑记者,一批体现媒体风格、深受群众喜爱的名编辑、名记者、名播音员、名主持人,一批熟悉新闻宣传工作、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新闻人才,一批维护国家利益、熟练掌握外语的外向型新闻人才,让党的新闻事业人才辈出、兴旺发达。总之,优化新闻采编人员素质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新闻采编人员而言,为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素质,应自主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加大培养力度,宣传道德风尚;挖掘潜在新闻,发现新闻价值;完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体系;不断探索优化新闻采编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素质,促进新闻采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作者 王文杰:资深新闻媒体人,“北京荣宝画院”执行院长、新闻媒体人俱乐部负责人,“新闻媒体人联盟”创始人、北京摄影艺术协会会员、华颖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