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年底,扬翔在全国打造了1000多家“铁桶猪场”,越来越多的养殖户用“铁桶”打赢了翻身仗,这些猪场有永佳猪场、达康猪场、岭门猪场···
“铁桶”模式走向成熟的过程,背后有成百上千家猪场成功实践的验证,也是扬翔公司用体系、执行、服务支撑起来的可行、可靠。
在非瘟重新定义服务养猪价值评判标准的当今,“铁桶”是扬翔养猪能力的证明,也是其继续输出能力、赋能行业、共存共生的载体。“防得住非瘟也能防住其它、养得活猪更能养得好猪”。
落日余晖下的“铁桶猪场”
从模式理念和实践成果来看,“铁桶”不只是疫情之下养猪的权宜之计,而是根据猪场的长期生物安全需求来进行结构设计,并通过配套服务补齐单个猪场缺失的功能,最终为一定区域内的猪场创建一个干净、安全、稳定的养猪小环境。
“铁桶”灵感从何而来?
在防控非洲猪瘟过程中,“铁桶”楼房猪场表现突出,这也是扬翔公司创新打造“铁桶模式”的基础。
在非瘟之前,“铁桶”楼房猪场高强度的生物安全设计鲜有人知。
扬翔“铁桶”楼房猪场外观图
在国内生猪养殖疫病防控基础还普遍薄弱的时候,出于非免疫无疫养殖的需求,扬翔在建设“铁桶”楼房之初就将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视为基础。
基于此,“铁桶”楼房猪场早就具备较强的疫病防控能力,猪场“结构化”的特征也十分鲜明。
何为“结构化”?就是楼房猪场生产区、生活区严格区分,并且人有人道、猪有猪路、物有物流,能够很好避免病毒交叉感染。
这种防控强度,堪比医院隔离区,进去的人从内到外都要隔离消毒干净,而这种前期的准备也为“铁桶”楼房猪场后期防控非瘟打下了基础。
虽然有先天的优势,但是在非瘟来临之后,扬翔公司并没有在楼房猪场的防控上放松,而是创新地在猪场外部建立了一个防非服务中心,把有可能带入病毒的动作外移至服务中心完成或者完成部分程序。
正是有这种“内外兼顾”式的防控、极强的执行力,扬翔铁桶楼房猪场最终得以100%保住楼房猪场内的母猪和公猪。
参照这样的模式,扬翔公司创新总结出了适用于更多平层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的“铁桶模式”。
但透过“铁桶”楼房猪场,我们不难看出,想要彻底防非,绝非靠单个猪场的硬件防控就能完成,在这之后的体系、执行、监督,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能力输出,因场施策
在帮带中小养殖场户方面,扬翔公司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共同举办复产防控非洲猪瘟特训营,培训人数超1500人。
在特训营,结合每位学员的猪场卫星图和现有结构图,教练会“手把手”指导学员打造猪场的多层生物安全圈,建立起防控体系,培训结束后养殖户会带着适用于自己猪场的防控方案回去。
特训营培训现场
此外扬翔还面向大量养殖户开展了几百场防控非洲猪瘟讲习班,输出防控非洲猪瘟的一些做法。公司专门选派有防控非洲猪瘟实战经验、责任心强的员工做防疫员,经过专门培训之后,跟进监督放养场的每一项防控非洲猪瘟工作。
扬翔公司服务养猪事业部通过“铁桶计划”服务了更多中小养殖场,向外输出扬翔的养猪能力以及“铁桶”防控非洲猪瘟能力,服务的猪场有育肥场,也有母猪场。
考虑到中小户资金压力比较大的问题,公司还通过与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合作,为养户提供金融保险服务。
“中小养殖场是中国生猪养殖主力军”的事实不会因为一场非瘟被彻底改变。
驻守在马志农牧猪场的扬翔技术服务人员
这场疫情之后,他们正在以“变”谋求生存,改变思维、改变观念、改变养猪方式,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学会了向外“借力”,以多种形式开展养猪合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中一条变通路径,就是与大型养猪公司合作,以缓解自身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压力,实现更长久稳定的发展。
而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铁桶”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帮助志同道合的中小养殖户闯出一条新的“生路”,甚至帮助其找准自己的定位,实现更大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