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城市里的安全事故是否无法避免

2022-06-28 07:59:33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水、电、气、热、交通,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行、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一条条给排水管道、一根根高压电缆、一束束网络光纤、一座座桥梁隧道被称作城市的生命线。一旦这些设施出现问题,不但会给居民造成诸多不便,更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从天津港爆炸事故到郑州特大暴雨灾害,再到湖北十堰燃气爆炸,这些惨痛事件造成的严重影响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安全领域无小事,必须保护好城市的生命线!

  面对城市安全事件,是否只能亡羊补牢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64%,大规模的建设虽然让城市的基础设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地下管网老化、各类管线布局缺乏统一规划、现有通行规模滞后等突出问题,也是各地区城市管道泄漏、暴雨内涝、雨天触电、地面塌陷、燃气爆炸等灾害事故频发的风险隐患,加上管线类型复杂,涉及职能部门多、缺乏统筹规划等因素,更让城市生命线领域的维护难度陡增。仅靠以往人力巡查的方式检测,不仅缺乏效率,而且很多隐患难以及时被发现。饱受风吹雨打的城市开始变得千疮百孔,亡羊补牢式的修修补补终是治标不治本,真正宜居的城市正在呼唤更加高效、智慧的安全保障体系。

  物联网时代,城市生命线安全的突破点

  城市安全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提升城市安全能力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帮助作用巨大。只有建立监测预警平台,才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将危险消除在萌芽中,切实有效地保护城市生命线。

  监测预警平台的基础是依靠物联网技术,在给排水、燃气管道、供热管线、综合管廊和桥梁隧道等设施上安装各种传感器设备,再将全方位、全天候的运行数据建成数据监控网,通过数据分析和预判,实现对城市生命线各种设施的实时监控和智能提醒,真正实现由“以治为主”向“以防为主”、由“被动应付”向“主动监管”的转变,防微杜渐根除隐患。

  目前国内很多城市都陆续采用这种平台式的方法来保卫城市生命线的安全,也有很多物联网公司在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其中以气体传感器起家的汉威科技,不仅自主研发生产智能感知仪表,硬件优势突出,而且在落地应用方面案例众多,北京、厦门、芜湖、兴义、乌鲁木齐等地均有部署,其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平台经过多年发展迭代,已经实现了超前的预测、预知、预警、预控,可以为城市管理部门提供完善的感知、预警、应急指挥等服务。

  防患于未然,大数据让安全保障立体化

  保障城市生命线的安全,除了需要对设施进行监控,更需要提升不同领域的感知能力,建立全方位的立体化防护体系。汉威科技的这套运营平台可以将管道信息、监控数据、预警数据、城市基础设施等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实现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各类数据直观化、可视化及资源共享,实现公共安全领域、生产安全领域、自然灾害领域的网络全覆盖。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的特点将上述领域的信息与城市治理政务大数据实现整合,实现监测城市安全运行状态实时化,形成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模式,最终形成数字化生态网络与推动城市治理创新的城市生命线保障数据中台,让守护城市生命线落到实处。


编辑:徐霞
审核:吴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