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陆续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简称“新限塑令”)、《“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简称“方案”),对加强塑料污染治理作出总体部署,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禁限手段单一,过度依赖可降解塑料替代品的问题依然存在,实际减塑效果存疑。对此,绿时袋集团姜俊超先生呼吁:应从源头上以循环替代品减少塑料制品使用。
“新限塑令”仅禁止、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用品,对于“可降解”用品则不予限制,其本质,是为了尽快完成居民对可降解型的塑料制品的使用习惯,避免“一刀切”带来的生产经营困难。对此,绿时袋以互联网思维,给出了全新的解题方式。
在消费者层面,绿时袋大量投放智能取袋机,先后和医院、社区、政府、大型商超等多渠道合作,覆盖近5千万人群,近500个区,为消费者免费提供环保、可降解型垃圾袋。高覆盖面积、高频次投放、深度合作基层组织,绿时袋在无形之中,帮助消费者完成潜移默化的环保行为转变。
2020年11月在海南省的一项调研发现,374个商家有58%认为限塑就是用可降解塑料替代传统一次性塑料,2072位公众持这种意见的占40%,体现了社会公众对源头减量理解的不足和偏差。
在商户层面,自2008年“旧限塑令”实施以来,国家采取的限塑措施局限于“禁止免费提供”“禁止使用”“禁止主动提供”,这类措施普遍执行不力,效果存疑。最大的原因是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会刻意或者半推半就,继续无偿提供塑料袋。对此,绿时袋有了更好的消费者运作方式。消费者通过主动关注获取免费环保袋,商户通过环保袋获取到精准的流量,并以此为营销契机,刺激消费者进行复购,深度绑定。
用户对环保袋的需求度高,因此绿时袋才得以获取流量的同时不断提升用户粘性。未来,绿时袋还将以未来智能设备入口,打造多元产业生态圈
以环保为入口 ,是未来趋势,也有政策支持。绿时袋董事长姜俊超先生表示,将继续贯彻切实把白色污染治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继续保持低碳行业的领军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