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江苏省如皋市顾里家庭农场一副万物复苏的景象。
这几天,家庭农场负责人顾大荣瞅着地里的中草药正在吐露新芽,喜上眉梢,“手机上买些肥料,今年好好干,年底应该可以收入这个数!”说着顾大荣神秘地向笔者翻了翻手掌,接着掏出手机通过人脸识别登录了农行手机银行“乡村版”。只见他熟练的在手机上点了几下点,化肥款就打到了对方账上,不一会就收到了发货短信提醒。这是农业银行使用手机银行助力数字乡村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
农业银行张青松行长在2022年3月份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县域业务是农行落实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也是农行差异化竞争优势。今年,农行坚持把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长期以来,作为县域客户最多的银行,要如何服务好每一位客户,同时还要继续拓展新的客户,这是摆在农行面前的一道“应用题”。
早在2007年股改时,农行就明确了其面向“三农”业务定位。经过15年的持续耕耘,农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三农”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不断发挥在网点人员、金融科技、产品政策、集团联动、风险防控等服务乡村振兴方面的独特优势,聚焦广大县域农村客户的痛点和难点,强化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让“三农”金融插上科技的翅膀。
2021年,疫情催生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为实现“三农”县域数字化转型新突破,去年农行手机银行完成升级迭代10余次,进一步拓展使用场景,推进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在农村特色产业、农产品收购等领域的应用。同年6月份,农行掌银“乡村版”问世。该版本进一步简化了操作界面,重新排布了常用功能,重点聚焦贷款、存款、缴费等基础金融,上线惠农理财、惠农e贷等专属金融产品。
“乡村版”的推出,解决了县域农村客户不会用、不敢用、操作难等痛点。农行还结合县域乡村地区日常高频使用场景,进一步丰富涉农功能,加大掌银乡村版推广力度,深入开展“掌银下乡·兴村惠农”专项活动,持续提升线上“三农”金融服务能力。
惠农服务真便利
笔者来到农行浙江温州乐清北白象镇,杨天福是双黄楼村的“百事通”,也是农行当地的惠农通服务点“天福便利店”的店主。只见他家便利店门窗上,贴着农行手机银行自助注册的流程图,收银柜台上还摆着农行手机银行“乡村版”折页和聚合码。
时值中午,村里的阿红来便利店买酱油,结账时阿红随手打开掌银乡村版扫一扫服务点的聚合码,输入金额完成了买单。之后,杨老板告诉阿红每天登录手机银行可以签到领小豆,还可以用小豆兑换各种礼品。
生活缴费真方便
正在看店的杨天福,手机突然收到水费缴费短信提醒,他打开农行手机银行“乡村版”进入“生活缴费”,输入缴费编号快速完成了缴费。
杨天福说:“农行手机银行‘乡村版’缴费界面清晰好找,现在水费、电费、燃气费都能缴,缴费后还能参与抽奖,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便捷和实惠。”
线上贷款解难题
北白象镇的陈老板(化名)经营着一家园艺店,以销售树苗、盆栽为主业,近期他因园地扩张、货款资金未回笼,急需资金周转。经农行客户经理推荐,陈老板打开农行掌银“乡村版”,点击“惠农e贷”就自主申请到了一笔贷款。
据悉,农行“惠农e贷”,是面向从事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商贸流通等行业的农户提供的线上贷款产品,足不出户、线上办理、随用随还、循环使用,极大提升了农户线上贷款的便捷性和可得性!
通过“指”上操作,就能通过手机完成借款还款、生活缴费,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农民少跑腿。这是农行设立“三农”产品创新基地,加快创新特色和拳头产品的具体实例。
数据显示,当前农行有千亿级拳头产品10个,有百亿级精品产品13个。值得一提的是,农行掌银作为其中的重头戏,截至2021年末,其月活跃客户超过1.5亿户,居同业第一,注册用户超过4亿户。其中县域手机银行注册客户已达1.86亿户,创建示范村多达1.4万个,“乡村版”月活跃客户数超过400万。
优秀的数据表现,得益于农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来源于优化服务的持续努力、发展逻辑的持续迭代和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大。农行副行长徐瀚在近期农行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将围绕农行掌银继续优化客户体验,推进场景拓展,丰富产品供给。
此外,徐瀚副行长还表示,要持续优化乡村版、大字版建设,构建差异化多层次服务体系。不断打造线上线下联动协同的服务平台,加强掌银与网点营销PAD自有渠道、自助设备的互联互通,将掌银打造成超级枢纽。
金融科技发展已驶入快车道,正成为驱动金融变革的重要引擎。农业银行也正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以面向“三农”县域农村的数字金融服务日益为实体经济创造更大价值。金融科技正使更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让更多人共享现代金融服务,也带来新的市场空间。在金融科技的变革中,率先转型的银行也将赢得先机。(王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