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奋进之年。
1月20日-23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圆满召开。作为来自民营高科技企业的人大代表,科远智慧总裁胡歙眉已在过去4年履职期间,提交多份关于创新发展的建议。今年,她继续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积极履责人大代表工作,带着《关于做强智能化、数字化供给能力,加快将我省建设为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的建议》《关于优化人力资源培养体系机制的建议》三份“创新”建议,为助推“强富美高”新江苏发展献计献策。
此外,胡歙眉代表于2021年提交的《关于加强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快培育行业高峰型小巨人企业的建议》,得到了省人大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由相关领导亲自督办和领办,由省科技厅和工信厅等厅局领导亲自负责办理。
科远“两会”观点
加强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培养和引进
一是加强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培养和引进,给予更大程度的政策倾斜
为助力打造我省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建议“人才定制实验室”模式应该向全省推广,并且对一流人才如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等,由科技、工信或行业协会等出面,组织不同的沙龙或类似南京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早餐会形式,让企业推荐优秀的科技人才参加,和政府相关部门领导面对面交流,提高他们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再则是加强经费保障,推动减轻一流人才税费负担,提升江苏及南京对一流人才的吸引力。
另外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技术能力、专业人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江苏“智改数转”进程。“智改数转”需要跨领域、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加强对本土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商企业和平台培育,形成雁阵发展格局
建议在与国际国内头部企业合作的同时,政府也应该着力培育本土头部企业,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与本土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培育具有根植性的本土服务商企业,让这些企业与外来企业获得同等的政策与资源,这样对于促进我省制造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在培育过程中,需特别注意要把握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引导,“一链一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更大力度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我国也是我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工作,在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中,应强化国产自主可控技术,开展产业链供应链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技术研发,持续发挥“揭榜挂帅”科技攻关机制优势,组织实施数字领域、智能制造领域重大科技攻关,突破和掌握更多自主可控的技术路线,勇当先进制造业领域开路先锋。(节选)
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强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开展重大科技攻关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创新是高频词,一系列支持政策凸显了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心和力度。而科远智慧的“创新”建议也连续多年受到新华日报的重点关注。争做创新“主力军”,胡歙眉代表信心满满。去年5月,企业自主研发的100%自主可控NT6000智能控制系统,正式运用在大唐南京发电厂2号660MW机组上,实现了进口替代,成为国内首家超超临界全机组DCS、DEH系统“100%自主可控”机组。她介绍,去年,企业与东南大学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被南京市认定为首批“人才定制实验室”。“接下来,我们要加大对‘数字人才’的培养,培养更多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为江苏制造业企业提供‘智改数转’解决方案。”
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创新事关发展的长远、根本和全局。如何更好地加快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胡歙眉代表接受紫金山观察采访时阐述了科远建议。去年,南京创设“人才定制实验室”,科远智慧也联合东南大学共建了“科远智慧产业人才定制实验室”。她建议,南京加强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培养和引进,给予更大程度的政策倾斜,持续推广“人才定制实验室”模式,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共建,突出用才于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力量。
使命在肩,凝心聚力 迈向新征程
2022年省两会落下帷幕,如何当好两会精神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让两会精神真正落地生根?胡歙眉代表表示:科远一直致力于提升智能化、数字化领域供给能力,在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方面不断创新研发,公司的自主可控智能控制系统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供坚实基础,“五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化工、钢铁、建材、发电等传统行业“智改数转”输出“智慧脑”。“我们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聚焦关键核心自主创新领域,不断提升企业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
扛起新使命续写新篇章
两会闭幕,新程再启。正如江苏省委书记吴政隆所说,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历史;对未来最好的把握,是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科远智慧将继续以奔跑的姿态奋进新征程:争做创新主力军,加快核心技术突破,致力成为智慧产业建设的引领者,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作出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