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2020年的疫情常态化,大部分人觉得2021年疫情会相对平稳,经济发展上都期望会上升,甚至是爆发,但经过2021年,我们发现,全国整体经济环境并没有向大家希望的方向发展,甚至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短期看起来不太乐观。
但从经济环境的角度,有下行周期,也有上升周期。
所以下行周期做好蓄能,爆发期到来之时,就是企业腾飞之时。
经济周期,有下必有上
特殊状况常态化下,餐饮行业加速迭代,但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里,许多餐企已经捉襟见肘,很难突破,此时找到助力或成关键。
“特殊时期来了,之前每年都是大年初六营业,接到通知后,所有的店都暂停了。1个月的房租三、四万块钱,3个月没开门,已经赔进去10多万了。后来,能开业了,但必须在门口量体温、登记,餐厅里也不允许聚集那么多人,1张桌子相隔2米,原本2张桌子可以坐8个人,现在才坐2个。坪效低,翻台率低,营业额还不到原来的一半,基本上是赔钱状态。”
和许多餐饮人一样,餐饮人刘老板,也在期盼柳暗花明。
事实上,寒冬期尚未结束,企业需应对“遭遇”,抓住“机遇”。
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毕业的李海鹏,极丰富的消费及地产行业项目投资管理经验。在2016年创立餐饮加速器熊猫星厨以后,互联网与传统餐饮的融合,让他对于市场的思考与实践更加的丰富。
在他看来,不同阶段对于企业来说都是不同的历练,那些困难会让我们的骨骼和筋骨更加强大;而那些机遇会让我们赢得新生。
诚如李海鹏所言,市场还在,机会尚存。
《2021中国餐饮品牌力白皮书》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餐饮收入总额为42053.8亿元,同比增长21.6%,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0.38%。2021年全年的餐饮市场的收入水平基本能与特殊状况暴发前的2019年持平。
同时,相关调研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餐饮相关企业的注册量达到了301.3万家,高于2020年和2019年同期注册数量,尽管特殊状况暴发以来全国各地关闭了很多门店,但餐企吊注销数量却并未大幅增加。
特殊状况给餐饮业带来强烈的冲击,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也经历了重大考验,而建设完善强大的供应链成为餐饮企业应对考验的有效方法,这种转变也让企业看到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任正非说,市场已没有时间等待我们的成长,它不是母亲,没有耐心也没有仁慈。所以对于激烈的餐饮市场而言,创业者如何可以找到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一同成长才是关键。
创新是餐饮企业发展必由之路
“疫情带来了消费场景、人们消费习惯以及消费偏好的变化,餐饮企业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是精准识别这些变化带来的新市场空间机遇,捕捉新的增长点。同时要避免简单规模化扩张,成为新环境中的风险变量。”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在采访时谈到。
作为餐饮行业的加速器,熊猫星厨曾帮助众多知名连锁餐饮、互联网快餐以及网红餐饮品牌实现快速业务扩张。熊猫星厨创始人李海鹏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餐饮企业更应该关注自己的经营模型,向小而精、连锁化的模型发展,提升抗风险能力。同时,餐饮企业还可以打造一些非社交属性的模型,比如外卖或者自提模型。
据了解,很多餐饮企业在拥抱资本后都会大规模拓展门店。尤其是大型餐饮企业往往容易陷入一种追求规模化扩张的发展误区。
对一些大型餐饮品牌而言,往往在占据了一个城市的黄金客流地段之后,就面临着往下沉市场铺设门店的战略选择,这时餐饮品牌就要充分考量,在保持现有品控能力和服务体系的前提下,是否能够复制黄金地段运营模式和利润空间,避免从规模经济转向规模不经济。
熊猫星厨合作品牌海底捞也曾表示,创新一直是海底捞注入心力、重点布局的领域。未来海底捞仍将持续在创新技术方面发力,继续推动创新和新技术方面的投入,例如继续优化、研发业务管理系统、智慧餐厅技术,或将改变餐饮的成本结构,带动整个餐饮业实现提质增效。
作为餐饮加速器转型的熊猫星厨,以餐饮全链条服务出发,通过为餐饮从业者提供厨房场地、供应链对接、产品研发、运营督导、品牌推广等服务,降低创业成本、提升效率,进而孵化品牌。
近六年的时间,熊猫星厨现在已覆盖北京、上海 、杭州、成都等地布局厨房场地200余家,服务包括海底捞、Luckin Coffee、真功夫、嘉和一品、德克士等3000余个餐饮品牌,协同推荐餐饮行业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