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地处“长三角”核心地带,是杭州湾城市群南北产业片联系的“桥头堡”,一颗名为“经济”的种子播撒在这片沃土之上,须臾之间,一个更加欣欣向荣的海盐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海盐经开区”)拔地而起。
立足工业强区,经济发展行稳向上;招大引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聚焦数智赋能,创新突破成果丰硕;增进民生福祉,全面小康厚实温暖……发展实绩有“厚度”、惠民答卷有“温度”,一个乘风破浪、敢闯敢干的海盐经开区正昂首阔步而来,一幅风生水起、春华秋实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全面启航之年,海盐经开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宏伟蓝图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好“招商棋”
多点发力亮出组合拳
今年1-11月,海盐经开区累计新签约引进产业项目13个;新注册外资企业8个、外资企业增资5个,完成合同外资2.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58万美元;引进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4个。
9月,英国威迩徕德发电机组制造、移动能源解决方案项目落地签约仪式在海盐经开区举行,公司将开展年产3000台(套)发电机组制造业务和移动能源设备租赁业务,总投资5000万美元,满负荷产值预计将达10亿元以上,年税收不低于5000万元。
英国威迩徕德的到来,为海盐经开区高质量外资团又添一员“大将”。创新设立中法、中丹等国际产业合作园,外资特色平台是高水平对接外企、承接外资的重量级“砝码”,海盐经开区瞄准世界500强、行业“领头羊”、高科技“独角兽”,不断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凝心聚力打造浙江省国际产业合作园示范园区和高质量外资集聚示范园区。
在中法(海盐)国际产业合作园上华丽“起舞”,海盐经开区“风姿”更盛:引进总投资3000万美元法国爱礕达高端国际商品链装项目,该公司设立的公用型保税仓库,是嘉兴市唯一一家固体类公用型保税仓库;引进法国国内最大的紧固件分销巨头VT-fastware公司,建设全自动化仓储设施,设立运营中心,2020年营收达5000万元以上……
扬鞭奋进,征途从未有穷期,经过几年的“犁地填土”,中法(海盐)国际产业合作园累计引进法马通核电服务、爱礕达供应链、赢途络供应链等法资项目6个,其他有德国、美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或地区投资的项目23个。
电子信息产业链又添生力军。11月,浙江乘屹电子科技项目开工投产,该公司是一家以技术驱动为引领的创新型精密注塑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3C行业配件,是苹果、华为等著名品牌的二级供应商,主要服务于美国安费诺、上海比路等知名龙头企业。
“深耕电子信息产业链,我们先后引进了美国安费诺、上海良信电器、江苏日久光电等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头部企业,同时不断完善配套项目,打造占地1400亩的5G通讯产业园。”海盐经开区(西塘桥街道)招商和项目推进服务中心副主任朱英介绍,电子信息产业链已成功入选浙江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单位。
招商引资的“熠熠”成效写在海盐经开区经济发展的“高颜值”上。在建链上下功夫、补链上谋实效、强链上出真招,海盐经开区加快推动辖区“链”上产业高度集聚,以产业生态链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圈,力争到2025年,环保新材料产业链规上总产值突破450亿元,5G电子信息产业链规上总产值突破150亿元。
布好“产业局”
业态升级蹚出转型路
12月15日,由美国空气产品公司参与制定的《固定式真空绝热液氢压力容器专项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正式实施。
“该标准的制定离不开空气产品公司海盐氢能源及配套产业基地项目的带动作用,作为一家世界领先的工业气体公司,我们在氢能基础设施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氢气供应商和液氢生产商之一。”空气产品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及氢能业务总经理郁峰介绍,该项目将建成中国首座、亚洲最大的大型商用液氢工厂。一期投产后,预计日产液氢30吨,每年减少10多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项目全面投产后每年能减少30多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高效”助力海盐县打造“中国氢谷”,“高能”推动“双碳”政策落到实处。
做好双碳工作被列为“十四五”开局之年重点任务之一。怎样抓住时机,走好双碳发展这条路?如何在谋发展和降排放之间达成平衡?跟跑双碳战略,在优化产业布局上做文章成为海盐经开区蹄疾步稳攀向经济更高峰的关键之举。
思路更加清晰,步伐也要跟上。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海盐经开区在环保新材料、5G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临港工业及物流“3+1”产业体系上下功夫、谋新篇,加快业态从中低端为主向中高端为主转变。
依托三江化工、香港联胜、浙江山鹰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制氢、储氢、用氢和氢能装备制造产业、精细化工、绿色纸业、新材料等四大产业;依托安费诺永亿、良信电器、日久新材料等龙头企业,打造5G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地;依托跨境电子商务、临港物流等,建设智慧物流、高端制造、创新研发等功能板块,着力打造辐射长三角、对接“一带一路”的灯塔物流枢纽项目,以高端装备制造、临港工业及物流产业带动大开放……
“一张蓝图绘到底”,海盐经开区持续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一批高质量产业项目筑链建群,一个产业体系更加完备,产业结构更为优化的现代产业版图正“跃然而出”。
念好“数字经”
数智赋能打好主动仗
合同签订与资金转入时间不符、项目施工缺少部分审批资料、变更工程内容没有及时上报……无论哪一环节出问题,都能第一时间反馈追踪,这意味着通过“开发区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权力运行轨迹全程留痕,项目审批、资金兑付、合同管理等行权过程“一览无遗”。
“日前,某装修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因材料供应、实际设计等问题,多次变更工程内容,累计变更量超过计划10%,增加金额达360万元,引发平台二级预警,我们通过‘开发区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发现该问题,立即启动核查程序。”提起前段时间处理的一起预警事项,海盐经开区纪工委书记顾海赟赞许道,“这个平台确实很实用!”
筑牢“防火墙”,才能管好“大后方”。海盐经开区把工程项目、招商引资、土地收购三大领域全部纳入重点监督范围,今年以来,监督资金10亿元,形成3个问题清单,避免经开区资金损失将近200万元。此外,平台已建立预警监督模型50个,已对545个项目实时监督,累计节约国有资金1.15亿元,比对各类数据20余万条次,产生预警信息349条。
由“人治”向“智治”转型,“开发区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利用大数据对分领域、分项目数据进行分析,达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把“数”和“智”嵌入到开发区公权力运行全过程,实时感知公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廉政风险。
“数字监督”平地开跑,数字项目也不甘落后。今年7月,2021年浙江省“未来工厂”试点企业名单揭晓,良信电器(海盐)有限公司榜上有名。“目前,公司已组建100+内部IT及外部顾问团队,具备自主开发能力,成功构建企业门户、财务、人资、大数据、主数据与集成、混合云支撑平台,IT治理、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实现公司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全覆盖。”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造“未来工厂”只是海盐经开区高质量完成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等综合应用系统建设的“冰山一角”。海盐经开区以智慧园区、智慧物流、智慧供应链管理、智慧工厂等领域为特色,升级“园区大脑+数字工厂”建设,完成工业社区“智企连”企业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城市大脑+智慧社区”建设,打造智慧集成的经开数智窗口,今年1-9月,海盐经开区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5.76亿元,增长58.7%。
撑好“致富伞”
抱团取暖绘出共富梦
嘉兴市振欣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和嘉兴市振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越来越好,这让海盐经开区(西塘桥街道)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夏金平喜上眉梢。“两家公司发展好,一方面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另一方面还为企业和园区提供保安、保洁、维修等日常服务。”
这两家公司还承担着另一个关键任务-村集体经济增收。“振欣农业公司主要承接管理开发区预征土地,今年实际管理2300亩,主要经营小麦、油菜、高粱等,预计可实现利润约150万元,振欣物业公司主要承接开发区工业园区的保安、保洁、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劝导员等物业管理,预计可实现利润约150万元。”企业有了盈利,村里就有了收益,夏金平激动地说,“今年,两家公司预计年收益可分红达到200万元,年底各村就能按照股份比例分红!”
经济“弱”、资源“缺”、办法“少”,村集体经济因先天因素导致后天发育不良,发展遇阻,该如何破题?海盐经开区用“抱团取暖”的方式蹚出一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
集体出资!项目共引!海盐经开区当起了“带头大哥”,“牵线搭桥”组织6个村社成立嘉兴市振欣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和嘉兴市振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参与县级抱团项目。两家公司和抱团项目分红增加,可使各村社的年经常性收入超过150万元。
资金整合、项目集中、资源共享,海盐经开区“化零为整”推动发展关键要素集聚生长,各村社实现从过去“输血式”扶持到如今“造血式”发展的转变,村集体经济“开渠”引得活水来,气势“汹涌”融入“共同富裕”大浪潮。
在海盐经开区,除了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组建合作公司“抱团”创收外,各村社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念”出了自己的“生意经”。
“刘庄村原先是海盐的第二大养猪大村,现在村里成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出了丰香一号、天工墨玉等一批口感好、产量高的葡萄新品种,为村民找出新的致富之路。截至目前,合作社跨区域发展优质葡萄种植基地3500多亩,实现年产量4200吨以上,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谈起村里的致富之道,刘庄村党总支书记刘燕感触颇深,海盐经开区为村民和种养殖户提供信息、技术指导,全村上下齐心协力、多措并举,目前已形成特色鲜明、效益可观的产业集群。
从种植传统农作物转型为种植葡萄、黄桃等经济作物;从单一耕作到“稻虾套养”绿色养殖循环模式;从荒废土地到建成仓库、厂房……变“闲土”为“宝地”,刘庄村“破茧成蝶”,从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到5万元的经济收入薄弱村一跃跨过百万大关,2021年预计年经常性收入达到165万元。
“回到村里感觉像是到了大城市!”一名刘庄村村民发出感慨。此前,浙江发布《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率先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浙江示范。在共同富裕政策大背景下,海盐经开区开足马力、多管齐下,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与此同时,产业兴旺也为经开区勇当共同富裕示范样板的美好愿景夯实了发展基石。
唯有弄潮儿能永立时代潮头,海盐经开区以更大决心、更强勇气破藩篱、涉险滩,载着近30年奋斗不息的丰硕成果,站在新时代的更高起点,在不断迈入改革深水区的壮阔进程中,写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壮丽新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