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通知》在对学科类培训的管控进一步加强的同时,对非学科类教育给予重视。语言表达类教育作为正在飞速发展的一门艺术教育,迎来属于它的时代。
语言教育在过去并不被重视。许多家长认为,语言教育就是教孩子说话,不需要专门的教导。但其实语言教育不仅仅指单纯的“学说话”,同时还包括语音学习、语法学习、语义学习以及语言表达学习,利于孩子建立完整的语言认知系统,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等。而孩子少儿阶段正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更需要系统的语言学习。凤凰教育执行董事长兼行政总裁吴炜强提出:要推行家庭教育的研究,加强家庭教育,使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加专业。在孩子的语言学习中家长教育首当其冲,这就要求加强家长对于语言教育认识,使孩子的语言教育从小就受到重视。
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国家也给予了重点关注,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童语同音”计划的通知》。《通知》提出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加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决定实施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童语同音”计划。
在语言教育中,教师是少儿语言教育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阻碍少儿语言教育的重要因素。此次《通知》对于师资培养进行了要求:健全师资队伍。严格把控幼儿教师准入门槛,要求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等级证书(要求达到国家统一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加强民公费师范生补贴力度。丰富资源建设。鼓励研发语言教育资源;鼓励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促进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共享;完善幼儿园普通话教学设施,开展“互联网+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开展结对帮扶、资源共享帮扶、定点帮扶。
除教师培养与教育资源研发外,《通知》还提到要为幼儿语言教育提供良好发展条件:在制度方面,推进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达标水平,强化监督;在观念方面,引导幼儿教师重视儿童语言学习规律;在具体内容方面,丰富幼儿园普通话教育环境,包括语言表达、交际交往、活动开展。同时《通知》要求,要发挥政府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加强对语言教育资金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改善普通话教学条件,实现提升儿童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水平的目标。
《通知》中的一系列内容都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语言教育的红利期正在到来。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发展,坚持完善语言教育资源,加强自身师资力量建设与教研开发,为更多的儿童提供一个更加科学、系统的语言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