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九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以下简称“慈展会”)在云端开幕,文旅央企华侨城亮相“慈善与乡村振兴展示馆”。
多年来,华侨城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在新时期书写央企助力乡村振兴实践的特色样本引发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其在生态文明、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众多实践也映入大众视野,收获广泛赞誉。
当前,我国已实现全面脱贫的历史性战略任务,“三农”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站在乡村振兴的新起点,华侨城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以“六个迈向”帮扶思路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总体要求,发挥多年来深耕文旅产业的优势,以文旅融合之力,全面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华侨城集团主动融入与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充分利用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全域旅游、新型城镇化、文博文创等多业务特长和全国布局优势,坚定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目前建设和运营近三十个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项目,正逐步形成助力乡村振兴的‘华侨城模式’。”在今年举办的第六届安仁论坛主论坛上,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凤喜分享了华侨城乡村振兴实践的经验与阶段性成果。
立足当地发展现状、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依靠路径创新,激发内生动力,打磨具备当地特色、可持续的发展方案,这是华侨城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以华侨城“美丽乡村”系列首个产品 -- 四川成都安仁南岸美村为例,华侨城将农业和康旅结合,实现农田集约化有机化生态化治理,构建起美田、美宿、美食、美院产品体系,形成“艺术美学+三产联动”模式。如今的南岸美村,成为集生态农业示范、亲子科普体验、美丽乡村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型业态,截至今年7月已实现年游客接待量11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3.2万元,较2017年增幅达到200%。
海南三亚中廖村是华侨城文旅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示范项目之一。华侨城在建设中优先保留当地好水好景,结合黎族文化打造黎乡田园、黎族演艺、黎家小院等多元业态,推动这个传统的黎族村落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蝶变。在天涯小镇马岭社区这个古老的滨海渔村,华侨城以“最具东方特色的地中海风情旅居目的地”“中国美好生活示范小镇”为定位,打造出“智慧撬动+智慧输出+平台化运营”的乡村振兴“天涯模式、马岭实践”。得益于多年精心耕耘,以上两案例分别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100》和《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为国际旅游助力减贫和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华侨城范例和智慧。
在多年实践中,华侨城创造性地提出了“六个迈向”帮扶思路:从帮扶脱困迈向乡村振兴、从资金支持迈向产业扶持、从消费扶贫迈向全线营销、从帮扶两县迈向全州全域、从人才培训迈向挂职培养、从简单帮扶迈向全面战略合作,致力于形成产业共富、人才共育、文化共兴、生态共享、社区共治“五共”体系,持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华侨城坚持把文化旅游人才培育放在突出位置,通过主动送课上门、人才挂职培训、开展美丽乡村和文化旅游专题培训等方式,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在西藏林芝华侨城南山国际汽车营地,华侨城举行专场人才招聘会,并对员工提供专业化技能培训,以适应营地的工作标准和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实现扶贫与扶智的有机统一;在内蒙古科右中旗五角枫景区,华侨城以“智力帮扶为主,资金支持为辅”为原则培养当地专业管理人才,激发科右中旗地区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动力。
文旅融合产业旺,美丽乡村印象新。在“文旅融合+美丽乡村”“产业帮扶+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中,华侨城推动一个个美丽乡村在全国落地,正向着“100个美丽乡村”计划奋力迈进,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文脉、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乡村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未来,秉承“优质生活创想家”品牌定位,华侨城将继续践行央企责任和使命,携手社会各界力量,助力提升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水平,让公益慈善发挥更大作用、走向更远前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