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年度盛会——中国北斗应用大会暨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第十届年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
大会期间,软通智慧董事长尹洪涛受邀出席大会分论坛——“北斗+智慧,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国际化论坛”,并发表题为《数字孪生与精准网格化助推城市治理》的主题演讲,就北斗+智慧城市发展表达观点。
数字孪生城市:从技术概念到新转型路径
当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从2012年启动较大规模试点,到各地政府不约而同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写入2021年首要发展任务,在全社会的推动下,智慧城市实现从智慧领域垂直建设1.0、城市大数据云中心建设2.0,向“大数据+”城市服务3.0快速迈进,一幅全新的智慧中国图景正在全面铺开。
在智慧城市建设遍地开花的过程中,云计算、大数据、5G、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在虚拟空间中“克隆”一个现实存在的物理世界,并对物理空间进行描述、诊断、预测、决策,为城市治理向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基于其独有的优势特性,数字孪生城市的概念也逐步进入国家决策视野,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被纳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尹洪涛介绍到,软通智慧作为国内最早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企业之一,一直在推动数字孪生技术在园区IOC、智慧工厂、智慧场馆、城市管理、安防等不同场景中的落地实践。目前,数字孪生应用不仅能够三维全景呈现城市综合态势,并逐步渗透到城市应急指挥、多场景预测预警等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为实现城市建设科学高效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经过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如今,数字孪生城市已经从一个技术概念,逐渐演变成一种新的转型路径和新的变革动力。
数字孪生+北斗网格:创新城市治理全新服务体系
在数字中国和“新基建”的战略助推下,我国多项先进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
去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开通。目前,北斗系统已全面服务于交通运输、救灾减灾、城市治理等行业领域,以及电力、金融、通信等国家核心基础设施,产业化与商业化进程成效显著。
如何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更好地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尹洪涛表示,引入北斗技术解决城市立体空间唯一标识问题已成为首要选择。
软通智慧从统一时空基准、全新位置服务模式、自主可控创新应用三个维度进行切入,基于北斗的空间基础设施能力,打造自主可控、时空统一、虚实相生的数字孪生智能空间,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更加鲜活的时空信息应用体验,为智慧城市提供前沿的解决方案。
例如,软通智慧基于空间位置服务进行网格化精准管理,打造城市仪表盘,精准反映区域治安状况、交通状况、污染问题、市容问题等情况,助力城市治理精细化;并在空间位置服务基础上形成数字孪生仿真能力,通过规划仿真、水仿真、风仿真、消防仿真等50多种仿真算法,提升城市治理智能水平;更宏观层面,通过基于空间位置的数字孪生智能空间,软通智慧以数为基,依托城市仿真算法和高性能计算,对城市建设进行现状分析、未来预测、提前干预,服务城市治理的全周期建设。
在十余年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及数字孪生技术沉淀基础上,软通智慧“数字孪生+北斗网格”创新城市治理全新服务体系已经在广州、重庆进行了产业落地,在雄安数字孪生城市建设项目中进行了包含天、空、地一体化信息立体网格,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等相关成果转化。
国之重器,其利于民。今年是北斗应用服务迈向新时空服务全面发展的开始之年,北斗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正当其时。作为中国领先的城市数据智能服务提供商,未来,软通智慧将继续以推动数字孪生与北斗网格码前瞻性核心技术深度融合为目标和突破口,加强与企业、院校等优秀伙伴的紧密合作,共同为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中国发展助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