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新山村
“这棵树历史很长了,当年彭湃就在这棵大树下向周围的群众宣传革命思想。”汕尾市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党总支书记吕湖泳这样告诉记者。如今这棵大树依然郁郁葱葱,正午的阳光下,孩子们在树荫下玩耍,而村民则在大树旁摆下小摊,出售水果和点心。吕湖泳告诉记者,村里的老人们口口相传,当年彭湃从海外归来,他脱下了自己身上笔挺的洋装,换上海丰当地农民惯穿的布衣,在新山村这样的小村子间奔走,向乡亲们宣传自己的思想。
“谋农民生活之改造,谋农业之发展。”昔日彭湃在《广东农会章程》中的话语依然掷地有声。而新山村这座被列为“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的村庄,如今依托红色文旅产业,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金光大道。
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
新山村位于海丰县城东南部约五公里的鹿境山下,前临丽江溪,后绕黄江河,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是海丰老八景之一“丽江月色”所在地。这是个美丽的村子,房屋白墙灰瓦,排列齐整;村内道路平直,曲径通幽,其中更有一个深水潭,可泛舟漫游。在村里记者见到了书记吕湖泳,他身材高大健壮,举手投足间充满活力。据悉,2010年,原本在外经商的他决定回村和乡亲们一起振兴新山村。“早些年大家还没有很强的环境保护意识,村里公共卫生比较差,不少年轻人都去了外地,不少土地都被荒废,草长得老高”吕湖泳说。
“当年彭湃曾亲自来到这里发动农民运动,不少村里的青年加入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村内有大量的红色历史遗址,我们决定好好保护开发,再把本地的基础设施搞好,应该会成为不错的红色研学地。”吕湖泳告诉记者。
据悉新山是广东省首批“红色村”,为进一步传承革命传统、讲好红色故事,广东省委组织部下拨红色村建设专项资金500万元,2018年5月,正式启动红色村建设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27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26平方米。通过大力挖掘红色史迹,修缮农会旧址、农军赤卫队队部旧址和部分烈士旧居;建成了红色文化馆、红色小广场和红色文化街;收集展示了相关革命文物并设置烈士形象蜡像;制作了彭湃及其夫人蔡素屏发动农民运动的浮雕墙。经过倾力投入、精心打造,2018年被定为全省“红色”文化旅游现场会学习参观点。
深厚的历史结合美丽的风光,新山村的观光产业发展很快。“现在每月有6万—7万名游客来到新山村。村内有50多家实体经济注册,村民的可支配收入也增长到1.9万元一年。”吕湖泳表示,新山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3.6万元到2018年的超40万元,2020年超100万元。村民开设农家乐10间、小摊档20多间、民宿1家、文创空间2家。
谈到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秘诀,吕湖泳表示,村内的红色遗址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村子美丽且干净,不但让村民生活舒适,也是吸引广大游客的重要因素。”据悉,新山村修建垃圾收集分类站点13个,建设日处理污水100吨的污水集中处理站。“村内的民居和墙绘都精心进行设计维护,让游客进村后就能感受到浓烈的红色氛围。”吕湖泳说。
“现在村子的环境越来越好,更要大家一起精心守护。未来我们计划打造一个青少年研学拓展基地,以新山村为中心,打造全域性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希望在2035年,村集体收入可以达到500万元。”吕湖泳一边捡起地上的空饮料瓶一边对记者说。
金厢美丽的海岸线
“周恩来活动居址”开放引来意外收获
1927年10月,南昌起义军南下部队突破敌军重重拦截抵达陆丰,周恩来同志却在途中感染疟疾,只能躺在担架上行军。在病中,周恩来同志也担心部队的安危,最后他在叶挺、聂荣臻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金厢镇。在当地群众的掩护下周恩来同志躲过了敌人的追捕,顺利转移到了时任南塘区委书记的黄秀文家里养病。其间,黄秀文为周恩来同志寻医治病,同时和当地群众一道保护周恩来同志的安全。在周恩来同志的病被治好后,黄秀文又驾驶一艘小船经过一夜时间,将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人护送到了香港。
为了纪念周恩来同志在陆丰金厢渡海的这段历史,陆丰市人民政府于1987年11月将周恩来同志在黄厝寮居住的房屋命名为“周恩来活动居址”,并于1992年4月在洲渚渡海处建立了周恩来同志渡海处纪念碑。
金厢红色文化馆
据悉,近年来金厢镇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全力打造周恩来红色革命遗址,建设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随着渡海处的不断修缮以及渡海主题公园的建成,吸引着全省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还有许多党组织、党员到此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2019年,周恩来同志渡海处被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授予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广东省革命遗址。此外,当地还建有金厢红色文化馆,该馆位于金厢镇下埔村委会黄厝寮村。文化馆釆用重现历史场景及人物、图文简介说明等表现形式,发挥小空间精场景,让一幅幅历史画面呈现在参观者面前。通过对历史再现、简介说明的直观学习,让参观者受到深刻教育。
金厢打造的特色渔歌表演
在金厢镇记者采访了深圳市罗湖区委党校驻陆丰市金厢镇下埔村第一书记廖淑新。他告诉记者,金厢镇下埔村曾经是一个省定贫困村,但近年来该村充分发掘自身红色文化资源,走上了一条以红色文化带动观光旅游,以观光旅游促进产业发展的致富路。
2018年五一期间,“周恩来活动居址”正式对外开放,当天就有上万人前来参观。“当时我们并没有做什么宣传,周围的群众就自发地来这里参观。”这给了廖淑新很大启示,他决定把红色文旅产业作为当地的重点发展产业。伴随着当地红色文旅产业的发展,当地村民也找到了越来越多的致富机会。“2016年,村里只有6间杂货店,加在一起,年营业额不到20万元。现在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也开始开设餐厅、民宿、商店,现在全村有57家商业场所,营业额超过400万元。”廖淑新告诉记者。(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浩宇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