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科学做增量坚定推进红旗河西部调水
稳坐藤轮看天下,埜草不让黄沙压。宿溪扶烟云驹驾,洗净朽泥为国家。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对水资源、土地资源及优质发展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加,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水资源供给均面临日益严重的压力。我们国家发展的需求是刚性的,仅以当前可利用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存量来寻求解决方法,供需矛盾几乎无法平衡,必须重视解决增量的问题,也就是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从我国的基本地理格局来看:其一,中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自然条件较好,加之大量水利工程的建设,这些地区的发展空间已基本达到了“能用则用”的紧平衡状态,我国绝大部分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都位于这个区域;其二,青藏高原地区因高寒缺氧、地势险峻而长期不具备开发条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难以承担经济社会大规模发展的重任;其三,西北地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个发展空白区,拥有地势平坦、空间广阔、阳光充足、资源丰富、地理区位条件较好等众多优点,长期无法获得较大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就是缺水。为此,我们提出了将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水资源尽可能多的调往西北地区的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
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提出于2016年,包括红旗河干线和红延河、漠北河、春风河3条支线。红旗河干线是环绕青藏高原逐步降低高度的、全程自流的调水环线,从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取水,沿途还串联起了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白龙江等长江流域上源河流,然后经渭河、黄河、湟水等进入河西走廊,再沿塔里木盆地南缘延伸至和田、喀什等地,全长5710公里。红旗河线路不“强行翻越”或“强行穿越”青藏高原,而是绕山而行、顺势而为、全程自流、化整为零,保证了基本的工程可行性。
自1952年毛主席提出南水北调的总体构想以来,南水北调西线的研究从未停止。经过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努力,西线工程于2001年下半年进入项目建议书阶段,形成了从海拔3500米左右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干支流调水进入黄河的方案。方案提出以后,限于工程难度和工程设计的合理性等,长期受到各方的质疑和反对。南水北调西线是我国水利工作的艰难探索,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科技水平下的艰难选择。然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高和国际国内环境的风云变幻,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继续沿西线的设计思路向下发展终将成为“刻舟求剑”、不合时宜。今天,面对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大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巨大潜力,西部地区调水必须从南水北调西线的“调长江上游之水补充黄河的目标”转向“面向全局、面向长远的整个西部地区水土资源配置”上来,必须以国家的顶层发展战略和发展空间布局为基本考量。因此,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必须成为未来西部地区调水的新的思路。
然而,2019年以来,黄委又提出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优化调整方案,即在原西线调水方案的基础上将调水断面向下游移动,形成了金沙江叶巴滩-雅砻江两河口-大渡河双江口-岷江-洮河-黄河的自流方案。据规划参与者、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近期关于西线工程的介绍:目前西线工程规划从长江上游调集约240亿立方米水到黄河上游,已形成“上线”和“下线”两条线路设想;“上线”从雅砻江、大渡河干支流调水至贾曲河口入黄河,调水约80亿立方米;“下线”从金沙江叶巴滩水电站、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调水入黄河支流洮河,调水约160亿立方米。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西线最新方案的可行性仍然令人担忧。王光谦院士在采访中指出,“西线工程的争论焦点之一是工程技术是否可行,尤其是90%以上为引水洞涵。目前来看,从技术难度上可以类比世纪性战略工程川藏铁路。川藏铁路90%以上线路是隧洞桥梁,已于去年11月开工建设。先期开工的是色季拉山隧道、康定2号隧道、大渡河桥。由此来看,同等难度的西线调水工程技术上也应可行。”然而,川藏铁路开工的最长的隧道色季拉山隧道全长仅37.9公里,且至少分3段施工,最长一段更只有16.7公里,而原西线方案(上线)最长隧洞72公里,西线下移方案最长隧洞180余公里,且几乎不具备分段施工的可能性,试问如何能以川藏铁路来说明南水北调西线“上线”和“下线”方案的工程可行性?更遗憾的是,在当前的西线方案已不具备基本可行性的情况下,后期继续向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延伸难度更大,可以说绝无可能。
从水源的选择来看,西线新方案仍以长江上游各支流为水源,年取水量240亿立方米,约为取水断面总水量的38%。然而,长江上游各支流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长江流域作为我国已得到充分发展的经济核心区,水资源利用和分配已达到了一种紧平衡状态,这种紧平衡的现实也是我国必须开始十分注重节水的原因。因此,长江流域上游实际上没有那么多“空闲”水量,从长江上游调水实际就是可利用水资源存量的再次分配而已,是存量竞争、是“拆东墙补西墙”,必然会导致下游相关地区和产业的损失、造成相互拆台的局面。因此,我们应该十分珍惜西部地区大调水的历史机遇,一定要从大局、从长远考虑,从顶层设计上一次规划好从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水资源利用率很低的河流调水的线路,全面解决青藏高原五江一河的水资源统筹配置问题,尽当代人最大的努力解决水资源增量的开发问题,尽最大努力做好加法。
继“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以后,2020年5月我国又提出了“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2021年5月我国又提出了“三孩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着眼于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进行水资源配置的主动谋划显得更为必要。西部地区调水绝不仅是被眼前需求“牵着鼻子走”的救急计划,也绝不仅是从长江流域调水到黄河流域“种地”的问题,而应该是以打破西北地区发展的水资源瓶颈、以农牧业发展带动生态承载力改善、从战略高度布局西北地区发展格局的重大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西部调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必须避免想当然、避免低级错误、避免因小失大,所有的科研人员和具有重要话语权的关键人物,都应该始终坚持科学、实事求是,肩负起祖国、人民、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
红旗河科学研究发展委员会声明
目前,“红旗河西部调水”正处于研究阶段。希望社会各界提高警惕,不要相信任何“小道消息”“内幕消息”,不要参与任何以红旗河为名义的集资活动。任何以红旗河为名义的“项目”都属于诈骗行为,如有受害,应及时报警。感谢社会各界对红旗河西部调水的关心和支持!(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红旗河科学研究发展委员会 高淦)
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
红旗河科学研究发展委员会
2021年6月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