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关键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技术创新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完成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2021年,中国二冶坚决贯彻“两步走”总体战略,坚持以党建创新促技术创新。再过往的几年,中国二冶以党建为引领,树立“党建引领、创新驱动、规范管控、打造精品”的方针,全面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有效提升了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助力企业在创优创奖、技术与应用和产学研合作步伐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创新党的基础建设为技术创新提供政治保障
党中央强调,“实现高质量发挥在,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也是新时期国企党建工作的根本要求。中国二冶开展强基固本行动,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引导和支持基层党组织发起一场场攻坚战。同时,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要精神,统一思想行动、严明政治纪律、维护发展大局、凝聚发展共识,通过学思践悟,查找自身不足,增补精神之钙。
创新党的组织建设,让基层党支部的工作“实”起来。近几年,中国二冶党委针对人员流动性大等组织架构上的不适应,根据行政匹配、精简高效、规模适度的原则,对基层党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以保证每个项目部的党员都能够享受到党组织的浸润。同时,不论是新设立或者是以往的基层党组织都不仅要在工作思路和关注点保持一致,而且还可要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对基层党组织架构的不断完善,基层党支部人数趋于合理,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的学术交流、技术研讨工作更有针对性,员工参与度更高,为促进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的深度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0年,中国二冶强化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发展,突出自有核心技术竞争优势,加大中冶长输浆体管线工程技术中心、中国二冶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中心联合研发中心、工程检测中心、BIM中心和住宅产业化研发基地等6个技术分中心(基地)的建设发展力度,做好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维护工作,充分发挥了技术分中心的职责及作用。
创新党的思想建设,把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提”起来。中国二冶承载过辉煌,也经历过低谷,在转型提升时期由于受到内部体质改革、外部环境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中国二冶始终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二冶“坚持不懈,勇攀高峰”的企业精神,以技术创新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及市场营销的突破点,以此在打造出一支支又红又专的项目科研工作队伍,遍布在各个工程领域。在健全组织建设的基础上,中国二冶党委大力创新思想建设工作,加强对广大党员的教育培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由企业领导班子带头,开展形势任务宣讲,以党建创新引领技术创新优秀党建政研成果交流明确目标责任,坚定信念,保持高昂士气。中国二冶党委开展的“包钢故事宣讲”、“建设经验交流”等系列品牌活动,邀请退休老党员回到公司,讲述上世纪的工程建设及技术研究的故事;给青年技术工作者“传经授道”,以他们的模范言行来教育和感染年轻同志,用实际行动来诠释新时代的二冶精神。
融合生产经营,统一目标责任制,让党建工作“硬”起来。中国二冶集团二届八次职代会暨2021年度工作会议精神中指出,“要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必须坚持融入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发展。为此,中国二冶党委在抓党建工作时,让党务工作者进入项目技术创新领域,让项目技术创新领域的业务骨干也能够参与党务工作,而且建立起与科研生产工作相统一的党建工作责任目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国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把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把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益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党建工作的“软实力”真正变成了企业发展的“硬支撑”。
为保证技术创新工作能够取得新的突破,中国二冶突出“项目创优创奖全覆盖”,制定年度创优创奖总体规划,重点项目重点培育,弱势项目指导协调的方针政策。同时,为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中国二冶与郑州大学联合成立研发基地、研究生培养基地,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住宅)、斜拉索大桥、隧道施工技术等方面开展技术规划、研究实施等工作,现已合作研发课题5项。
创新党组织的工作方法为技术创新打造坚强核心
着力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和纪委监督职能。为保证企业各项目党支部在施工建设的同时,充分党建工作的聚力融合和领导核心作用,中国二冶党委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在配备项目班子时,要坚持“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强化党员领导干部抓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此基础上,将党建考核标准与技术创新促生产成效“绑定”,把基层党组织的职责分解为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若干内容,与创优创奖、新技术研发应用等内容,设置为量化考核指标,使之成为中国二冶落实和评价基层工作的基本形式,从而使党建工作内容由“虚”变“实”。近年来,中国二冶坚持以技术中心为载体,打造公司技术研发平台和技术品牌。继续加大技术平台建设的投入,从人员、设备、资金给予大力支持。在实验室资质建设、研发平台软硬件建设、技术研发与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构建了具有研发、设计、中试和推广的完整创新链条,为以技术创新驱动企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二冶的钢结构技术研发中心配备有先进的钢结构数控加工设备、检验室,为公司生产高端钢结构创造了条件,并在兰州柴家峡黄河斜拉桥钢箱梁工程、雄安高铁站、2527机棚、风电塔筒、呼和浩特立交桥钢结构梁、包头铝厂、达旗铝厂电解槽钢结构工程等投入使用。
中国二冶在近几年来的技术进阶中,虽然技术成果有显著提升,但仍存在这管理机制不完善等情况,在过程管控和成果鉴定方面缺乏有效监督,导致科研成果质量较低,有竞争力的技术创新成果较少。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这些问题,确保科研项目健康高效运行,中国二冶党委着力创新和完善技术研究工作的程序制度,出台了《工程(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技术创新管理制度》《新技术开发与退关应用管理办法》《专利管理办法》《技术秘密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并根据科研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经过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技术立项管理、技术人员激励、技术成果交流、科研成果转化、技术信息发布等工作机制,既规范各项科研工作的流程,也激发了技术人员创优创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20年,中国二冶共取得各级、各类质量奖34项,其中国家优质工程奖两项,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2项,全国优秀焊接工程奖2项,省部级18项,地市级10项。为中国二冶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创新党管人才机制为技术创新提供能力支持
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构建技术人员长远发展计划。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中国二冶党委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围绕人才供需矛盾和素质提升精准施策,着力实现人才量与质的同步提升,以企业长远发展规划为指引,构建起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并以此为基础,在基层组织搭好“引才”平台,提高门槛,大胆引进,重点围绕项目履约,化解经营管理、工程管理、技术质量等方面的人才供需矛盾,围绕“五大管理”系统和项目团委核心“铁三角”,深入盘点各专业技术人才,逐步实现质量上的“配优”,建立起合理的人才梯队,从而确保技术人才的有序接替。
以学习培训为抓手,持续提升技术人员能力素质。人才培养是企业成长的助推动力,为持续为技术人员赋能,中国二冶以内外联合的方式开展。在公司内,中国二冶党委动员组织各基层党组织通过经验交流、资源共享、结构互动等,充分促进技术类党员素质的普遍提升。充分发挥企业内专家、技术能手的专长,制定出年度培训工作计划,围绕当前技术团队在创优创奖等方面能力素质薄弱的环节,精心设置课程内容,定期组织开展内部培训,并邀请技术专家与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座谈交流活动,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与责任感。同时,针对青年员工,中国二冶多年来沿用党委采用“师带徒”培养模式,以老带新,通过技术和经验的传承加速青年技术人才成长。在公司外,联合兄弟单位的党组织,以“联合党建”为抓手,共同建立起“技术党员联合培养体系”,汇集各领域的专家精英,共同谋划技术党员的培养、发展战略,让企业的技术党员走出去,与行业内其他单位专业精英人才交流互动,拓展研究视野,启迪创新思路。
2017年中国二冶山东东营港—万通石化燃料油、成品油输油管线工程项目面临着管道穿越黄河的技术难题,此次施工必须采用定向钻穿越施工,穿越段水平距离2640米,三条管线平行穿越,两条φ711管道,一条φ406管道。穿越施工地带属黄河冲积平原,微地貌形态,穿越土层主要为粉质黏土层、粉砂层、粉土层,黄河多年的冲积沉积,以及复杂的化学物理变化,导致该土层硬度非常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穿越施工难度。同时,当时国内在长距离、大口径的定向钻穿越工程中,从设备吨位选择、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到施工技术难度控制、施工措施等方面都缺乏经验。因此开展对长距离、大口径定向钻穿越黄河的综合施工技术研究,以保证这些工程的顺利实施及运行安全迫在眉睫。
2017年5月,该研究团队针对这一难点,根据整体工程进度和穿越施工方案对穿越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和风险进行逐项分解与策划,提前进行研究和方案策划,团队成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盯薄弱环节,项目部科研小组通过三会一课、专题学习培训等方式将学习党中央、集团及公司的治党思想及讲话精神,以夯实思想基础,将党建与科研创新相结合。同时,为了顺利完成穿越黄河施工任务,课题组针对穿越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点,进行细致分析、论证及反复研究,邀请国际、国内顶尖专家多次论证,并吸取了国内大型穿越施工单位的意见及建议,创新多种施工工艺,最终形成一整套适合本工程的完整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为本次穿越成功实施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经过对导向孔钻进控向及减少回拖阻力等方面的研究。11月,三条管道穿越的全部技术实施完成。这标志着中国二冶又一项技术立项的突破,同时也完成了捍卫施工区域范围内的粮田与树木的使命。同时,2018年该项成果《大口径长距离管道水平定向穿越黄河综合施工技术研究》通过中冶集团技术成果鉴定,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这是中国二冶首次获得的技术成果最高鉴定。该成果填补了中国二冶在非开挖施工领域的空白,开启了公司捍卫绿色风光的管道敷设模式,解决了多年来困扰管道人的难题,同时也为中国二冶在长输管道和非开挖施工领域开拓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中央强调指出:“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党建与技术工作的理想状态应当是深度融合、有效契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中国二冶努力建立起以党建创新引领技术创新的多维联动工作体系,以逐步打造出了具有一套创新管理体系、一个创新交流平台、一支创新型人才队伍、一批创新技术成果的创新型企业为目标,全力为“十四五”开局注入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