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温了一下让“原生家庭”一词再次跃入舆论的场都市情感剧《都挺好》。有些感慨,近些年来,“原生家庭论”频繁活跃在大众的话题中,《都挺好》里鲜明的角色性格将这个话题点燃,并不出人意料。原生家庭,是生活于父母的家庭,儿女还未组成新生家庭,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出厂参数”,是后续个人成长、学习教育的基础,是塑造性格、品质、价值观的第一站,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
心理学家弗里曼曾说,“人从家庭的经历中,不可能没有情感未了的需要。也就是说,没有绝对完美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不足,将成为一个人后续人生的索求和追逐。比如,来自没安全感家庭的人,往往会想在配偶身上找到安全感。”
电视剧《都挺好》简单来说,实在讲述一个妈妈重男轻女强势主导、爸爸只会逃避窝囊面对、三个孩子性格迥异的一个大家庭。剧中女主苏明玉从小生活在重男轻女的阴影之下,虽然独立勤奋,成长为惹人羡慕的高级金领、女强人。但是家庭关爱的缺失,母亲的压迫、父亲的懦弱,让苏明玉在内心深处极度缺爱,对伴侣缺乏信任。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她的师傅老蒙,她在他身上得到了一份难得的关心,用来代替父母的关爱,所以,苏明玉将公司当家,用事业来弥补家庭上的缺失。反观之,二哥苏明成,从小被溺爱,成了一名“妈宝男”“啃老族”,好逸恶劳、自私自利,把父母的偏爱视为理所当然。
事实证明,原生家庭如果过于极端和强势,有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半生,甚至影响一生。弗洛伊德说,成人的人格缺陷,往往来自于童年的不愉快。来自父母的几大“基本罪恶”,包括“冷漠”“不守承诺”“偏爱”“羞辱”等,这将对孩子产生严重的伤害和深刻的影响。所以,为人父母,首先要明白,生下一个婴儿并不是什么艰难的事情,把他培育成人,才是一场真正的修行。
但是原生家庭的影响并不一定是绝对的,它会让人在成年后,走向两极。一种,是重复着原生家庭的模式,不懂爱、不会爱,他们从父母身上学到了这些;另一种,他们成长成了和父母完全相反的样子,他们热情而又活力,有很强的同理心,会照顾他人的感受。所以说,摆脱原生家庭的创伤,首先,我们需要自己看到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同时,对于现代人来说,大约20岁前后就会走出原生家庭,之后的自我塑造,更多的是在于自己。所以,原生家庭也可以作为一种提醒父母的警示,但不能成为一些人为自己推脱责任的挡箭牌。它是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优劣;但还不足以成为一把尺子,用以衡量一切。
《都挺好》的大结局中,父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开始忘记很多事情,但是他唯独没有忘记攒私房钱为苏明玉买中考练习册。而贯穿整剧的是难于表达的父爱与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也化敌为友成为了真正无法分割的亲情。
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的一不留神就有过失了。在《都挺好》里有这样一句台词“父母卸下父母的身份,其实就是个普通人”,我们也不是完美的子女,为什么要求他们是完美的父母呢?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子欲孝而亲还在,虽然世事总是兜兜转转,阴差阳错,但是,只要现在清楚了,就一切都不算太晚。
原生家庭,是我们自己没有办法做选择的,只有与它和解,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就要学会放过自己,放过父母。接受父母的不完美,原谅他们,包容他们,陪伴他们,用心去体会“及时行孝”的重要性。(赵晨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