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是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六九九厂精密制造事业部的一名加工中心操作工,他是“为导弹擦亮眼睛”的人。他用铣刀打磨出一件件精密的航天产品,把握微米之差。他熟练掌握各项数控加工技术,赋予每个加工零件以“生命”。同事评价他是一个爱跟零件较劲的人,生产出的零件是“免检产品”进入航天系统工作近十年,赵宇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技术,屡次在大赛上拿奖。2018年获得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冠军,2019年被授予“首都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曾被授予集团公司“优秀共青团员”、二院“优秀共产党员”“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2021年“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赵宇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是六九九厂第二位获得此项殊荣的职工。
十年磨剑、精益求精
自参加工作起,赵宇就扎根在数控加工第一线。他积极传承航天精神,虚心学习,努力钻研,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他像个“拼命三郎”一样,全力保障产品质量和周期。遇到问题、难题,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专注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航天产品就意味着“精”。加工的零件精度要求达到头发丝的1/7,一些关键尺寸的精度还要达到头发丝的十几分之一。铣削属于减材加工,就像医生做手术一样,每一刀都不能出错,越复杂的零件动刀的难度就越大。错误或失准的一刀,作为航天产品的损失都将无法估量。赵宇就是这样高精度零件的操刀人。作为车间骨干,他多次作为重点课题项目负责人,完成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加工。这也督促他多方面地学习提高、锤炼技艺。作为技能骨干,他多次担纲重点课题项目负责人参与到工艺工作中,不仅完成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加工,也为工艺设计找到思路和方法。他跨专业掌握了高速加工技术、电火花技术、线切割技术,对复杂零件都能够独立完成加工任务。通过实际生产经验的积累和勤奋思考,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长技术。他创新采用“微连法”、“反拉法”、“留台把筋法”等工艺方法,解决了航天零件易变形、精度高等加工难题,提高生产效率70%以上。
金无足赤,零件没有完美。为了导弹打得更准,赵宇对自己的要求近乎严苛。他的航天产品,每个尺寸都接近于零线,表面质量没有瑕疵,形位公差达到极致他这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得同事们都说“赵宇的活儿就是免检产品”!
赛场拼搏、技能升华
职业技能竞赛是培养人才的沃土、技能升华的摇篮,每一个技能人员都希望在这个平台上切磋技艺、提升能力,开阔眼界,赵宇也不例外。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努力钻研,积极参加各种技能竞赛提升水平。2014年他获得了北京市竞赛第十名,崭露头角。2015年他状态正好杀入决赛,但一项紧急科研任务下达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难得的机会。2016年父亲患病,工作岗位也离不开他。顶着巨大压力,经过层层选拔赵宇获得北京市第三名,成功进军全国比赛,取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赵宇不满足于此,为再攀高峰,2018年他再次披挂上阵,一路过关斩将,代表北京市参加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最终取得了加工中心赛项的冠军。2019年他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专项奖励,同时被授予北京市“首都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企业转型升级对一线年轻骨干力量求贤若渴,作为国家工匠榜样的王保森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骨干,赵宇积极开展“传、帮、带”工作,带动身边的人共同提高技术水平。他开设“数控铣工高级培训班”,给中高级技能人员上课,从典型难加工产品及其加工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持续培训和训练,对培训学员起到点睛和拔高的作用。他参加中华全国总工会举办的首期“中国高技能领军人才海外交流培训班”,与全国各尖端行业的领军大师一同赴德国交流学习,开拓视野、增长见闻、解放思想、取长补短,对个人和企业今后的发展大有助力。
作为全国企业创新、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典型,2018年10月赵宇代表技能人才登录央视《新闻联播》,讲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成长之路。2020年7月1日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播出了赵宇的专题“为导弹擦亮眼睛的人”,展示航天人的风采。
作为青年党员代表,赵宇受邀参加《光荣的追寻》首场“共产党员故事分享”活动,分享党员师徒里的“传、帮、带”,与航天二院众多党员一同上党课,重温入党誓词,坚定共产党员的信念,为二院培养更多的人才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他参加二院首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深入理论知识学习,增强自身党员修养,积极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传播者。
从青葱少年到全国冠军,赵宇同志一路披荆斩棘,精益求精,收获成长。从懵懂学徒到技术能手,他尽职尽责,传承工匠精神,履行“科技创新航天报国”的使命,为企业创效益,为国防做贡献。有志青年,必将勇攀高峰,追波逐浪,越战越勇,再创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