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为老服务行业持续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其后端细分领域——殡葬服务同样也吸引了不少专家学者的注意。今年年初,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就针对殡葬新概念——“生前契约”进行了全国性的市场调研。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生前契约”调研问卷
“生前契约”是当事人生前就自己或亲人逝世后如何开展殡葬礼仪服务,提前与殡葬服务公司订立的合约。作为一种普惠性的殡葬服务产品,它还具有价格透明、服务保值、个人意愿充分表达等特点。今年两会,有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建议鼓励开发面向中低收入老年人群体的普惠养老产品,优先保障失能半失能、高龄以及中低收入老年人群的养老服务需求供给。虽然“生前契约”聚焦身后服务,但其包含的财富管理、法律咨询、临终关怀等内容,实际上扩展了生前服务的范围,也为养老服务也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解决思路。
客户签订生前契约
福寿园早在2015年就正式将“生前契约”引入中国,通过建立标准化的事前约定流程,帮助到数万家庭的老人解决了善终难题。2019年,福寿园又因地制宜,以原有的“生前契约”为蓝本,为多地民政组织、社区、街镇和为老服务服务机构设计制定了公益性“生前契约”服务,截止目前已有近4000名困境长者的身后事问题得到了保障。
福寿园公益契约签约仪式
在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上,福寿园“生前契约”服务取得的良好成果也引来了学界的关注。作为“生前契约”服务的先行者,2021年初,福寿园受邀参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生前契约”项目课题组的调研,共同参与《生前契约客户激励满意度》的研究。
人大课题组认为,殡葬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民生工作的重点,2021年全国两会中也有许多代表针对殡葬行业提出了改革建议,希望落实好人民的身后事。当前部分殡葬一条龙利用逝者亲属的传统观念,对身后事采取不合理收费,导致殡葬行业乱象。为了缓解以上种种矛盾,福寿园引入的“生前契约”服务,可以说是为殡葬行业带来了一阵清风。它既能充分体现个人意愿,又让服务的价格透明,为老百姓大大节省了殡葬开销。
因此,人大课题组希望通过此次调研,助力“生前契约”这种新时代殡葬模式的普及推广,也为伴随老龄化而来的死亡高峰做好准备。本次调研结果预计将于2021年4月正式对外发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