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为落实央企责任,全面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帮助医务工作者解决实际困难,根据中国光大集团下发“四三三二”疫情防控部署和《中国光大集团关爱一线医务人员的九项举措》, 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推出了“天使计划”专门服务医务人员,以“爱医”、“敬医”、“悦医”为主题打造天使信用卡礼敬医务人员,并在全行范围内开展“你逆行无畏,我守护相伴”主题活动,向援鄂抗疫英雄献发天使信用卡,提供优质服务。
一呼百应,闻令而动,光大银行全国各分行信用卡中心纷纷响应总行卡中心号召,将“承担社会责任,致敬抗疫英雄”的滚烫初心转化为实际行动,创新性开展“你逆行无畏,我守护相伴”主题活动,致敬抗疫英雄,关爱一线医务人员。
4月29日,在光大银行杭州分行举行的主题党团日活动中,特别邀请浙大二院全科医学科/健康管理中心医生、浙江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张红兵到场,讲述他驰援武汉46天的战疫历程,分享一线战疫感悟。活动现场,光大银行向张医生献发了第一张援鄂抗疫英雄“天使主题信用卡”。
新冠疫情爆发以后,浙江累计派出2018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平均年龄35岁。“我今年刚好35岁,很荣幸成为这2018名队友中的一员!”张医生表示。2月14日,出征;3月31日,返杭。冬寒风冷无畏去,春暖花开胜利归。张医生的武汉战疫故事,是一段白衣逆行誓死守护人民健康的故事,也是千万个铁肩担当、奋勇争先的抗疫英雄中的代表性个案。
当一个小小的病毒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对人类展开一场猛攻时,首当其冲的中国人中涌现出无数平民英雄。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他们脱去厚厚的防护服,露出了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其中的每个人都是有家有故事、值得被永远铭记的人。光大银行向张医生献发“天使卡”之举,正是为了铭记他的奉献。这既是对张医生个体的尊重,更是对抗疫医务人员这个集体的肯定与感恩。
正如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下称光大信用卡)总经理刘瑜晓所说:“疫情期间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在一线,但是我们能有安稳的生活,能够有序复工复产,跟医务人员在一线的拼搏密不可分。作为有情怀、有责任的央企,光大一定会记住医务人员的辛苦付出和重要贡献,感恩和回报他们。”
斯言至矣。
“六师一体”,鏖战武汉协和医院ICU
医务人员们都日夜守护在病人的身边,从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医疗治疗各方面都很努力。——李兰娟
2020年的春节将刻骨铭心地停留在张医生的记忆深处。那个除夕夜,他和同事如往常一样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值夜班,电视里播放着武汉疫情的实时动态,他的心蜷成一团。武汉人民和武汉医院的战友们急需支援!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各省市援鄂医疗队很快组建并赶赴湖北、武汉。2月10日,张医生报名申请随队出征武汉;2月13日收到答复——“明日出发!”
收到通知的那一刻,张医生心里很平静。“没有什么激动,也没有什么害怕,因为我的内心已经做好了准备,就是觉得职责所在、义无反顾。我去过武汉,很喜欢那个城市,这次换一种身份去,我会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他的父亲也发信息支持他:国家需要你,你就去!
2月14日,由171名医疗骨干组成的浙大二院医疗队飞赴武汉,整建制接管了华中医科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即武汉协和肿瘤中心)的重症监护室(ICU)。
张医生回忆道,2月14日抵达武汉后,医疗队立即到武汉协和肿瘤中心三楼查看,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腾空的普通骨科病房。在24小时不到的时间内,他们克服重重困难,通过病房改造、设备安装、人员调配、流程优化,将这层腾空的普通骨科病房,改造成了拥有40张床位、专门收治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ICU。15日20时许,ICU正式开科,当晚就有26位患者被转送进来。
开科当晚,42岁的患者占先生说,“武汉人现在太难了。谢谢你们能逆行而来。你们就是照亮我们生命希望的一道光。”这位患者说话时还呼吸不畅,喘着粗气。短短的两句话,他说得很费力,但他还是执意说完了。
张医生对此情此景记忆深刻,这句话也重重敲在了他和同事们的心坎上。在他看来,这句话是武汉人对逆行天使们的感恩心声。若非身在当时的武汉和ICU病区,很难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大家下定决心:武汉的患者这么信任我们,我们必须拼尽全力!
同一时期,在光大集团和光大银行的指导下,光大信用卡正在酝酿推出“天使计划”。这一计划的突出特点就是针对性服务医务人员:基于他们在抗疫一线工作压力大、睡眠休息时间短、饮食不规律、无法居家住宿等现实问题,“天使计划”设计了“暖心速递”、“按时吃饭”、“安心出行”、“一站出行”、“返现加磅”等相应服务。为了尽可能照顾到更多人,“天使计划”分为线上的“天使专区”和线下的“天使主题信用卡”。
为什么会推出“天使计划”服务?刘瑜晓表示,这是作为央企的责任感驱使。张医生当时还不知道光大的“天使计划”,但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里,光大信用卡和他拥抱了共同的价值观: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刘瑜晓认为,光大人和张医生一样,都有一种重任在肩、舍我其谁的争先感,有一种特别的激情。越逢大事、激情越盛,形成一股强烈而持久的战斗精神。
据统计,驰援武汉的46天里,张医生所在的浙大二院重症救治医疗队共收治患者95人,其中重症、危重症94人,治愈出院68人,做到了要求的“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我们医疗队充分应用‘六师一体’概念,将团队医师职责和功能进行科学延展,将重症医学科医师、呼吸管理医师、心理医师、营养医师、感控医师及监督医师的职责融为一体,提高了团队作战能力。”张医生介绍,各科室秉承“共同进退,并肩战斗”,这是将危重症患者从生死线上抢回来的诀窍。
有感于并肩作战中形成的高度默契,张医生的队友将他们小分队的特色概括为五个字,“细专全手稳”,其中“全”就是指张医生的全面。“他作为全科医师知识非常全面,特别适合对ICU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高龄病人的治疗。”
作为援鄂医疗队的一员、作为中国人中的一员,张医生尽己所能日夜守护着病人,保持着乐观和希望,也用这种乐观感染着患者,最大限度提高救治效果。对此,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曾说过,“医务人员们日夜守护在病人的身边,希望病人家属放心。他们从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医疗治疗各方面都很努力。我们这里有一流的条件,一流的医疗在抢救各位病人。”
医者赤心,家国之幸。医者仁心与家国情怀的相遇,书写了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生命故事。
真情真爱,全力跑赢生命的接力赛
他救病人,我们救他,这是一场生命的接力。——张红兵
在武汉这个任务最重、危险最大的抗疫战场,张医生和队友们与病毒短兵相接,与患者真情相守,展现出高度的专业化、精细化、人性化。那些爱与救治的故事,将在医患心中永远流淌。
忙碌的ICU,是守护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86岁新冠肺炎患者春娥奶奶是张医生一天夜里收治入院的,这位倔强坚强的奶奶是他重点关注的病人之一。奶奶是由女儿送来的,当时她女儿恳求让自己留下来照顾母亲,经张医生再三劝慰才离去。
一天查房时,张医生发现,奶奶情绪低落,不愿意配合治疗,说“不想活了”。有护士说,她邻床的患者抢救无效去世了,她很害怕;她女儿说,大哥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情比较严重,妈妈每次在电话中说起就会大哭。
张医生观察后,联系驰援武汉的浙大二院精神科主任林铮,请他对奶奶进行心理问诊。从这开始,一场接力关爱由此开启。每次张医生当班时,就打电话给奶奶的女儿,报告奶奶的治疗进展。医护人员对奶奶悉心陪伴,一勺勺地喂她吃饭,陪她聊天解闷。3月10日是奶奶的生日,医护人员给奶奶办了一个温馨的生日会……一天天地,奶奶的状况越来越好。
“我总回想起她女儿离去时,一步三回头的眼神。她的脚步就像踩在我心上。我想:一定要把她的母亲治好,还给她!”张医生不敢去想万一,他只有拼尽全力。幸运的是,奶奶康复出院了。
“我母亲生活不能自理,医护人员不怕脏、不怕累,对我母亲进行悉心的治疗和护理,同时每天都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母亲进行心理疏导,给了我母亲战胜病魔的强大动力。”奶奶女儿写来的感谢信,让张医生一想起来,眼泪就会不自觉地在眼眶里打转。
ICU,抢救危重患者的主战场,送到这里的新冠肺炎患者,生死只在一瞬之间。张医生接收过一位从急诊转过来的危重症患者,这位患者是一位52岁的医生,在火线冲锋时不幸中招。看到战友被病毒击中,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张医生几近泪奔。
“一定要救活他!他救病人,我们救他,这是一场生命的接力,我们必须帮助他跑完这一程!”作为一名资深马拉松跑者,张医生深谙速度的意义,他拼尽全力与死神赛跑,不敢停下来喘一口气。在张医生团队的精心救治下,这位被感染的医生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听到这个好消息时,张医生高兴得跳了起来,那种抢回一条命的惊喜难以言表。
能活着走出ICU,无疑是人生最大的幸运。但令张医生难忘的是,42岁的占先生出院那天直言:“我很舍不得离开你们!”
如果你去过新冠肺炎时期武汉重症病区的ICU,那里的场景肯定会让你震惊。与死神贴身肉搏的白衣战士,看上去像一个个包裹严实的“太空人”。张医生说他们的标配是“2334”,必须严格按照流程穿戴全套防护用品:2层口罩、3层手套、3层镜片、4层衣服。
张医生摸索出不少防护小窍门。一开始,进病房没多久,眼镜就会起雾,用洗手液涂眼镜及护目镜的内侧面,然后用纸纸巾擦干,可以保持护目镜不起雾,效果优于专业防雾喷剂;午饭后停止饮水,进病房后不进食,就能避免用上纸尿裤……每一小步的精心设计,只是为了面对病人时最大条件地拼尽全力。
医疗队在武汉战斗的日子,连接武汉与杭州的远程多学科专家会诊随时开启,共同讨论疑难病例的救治,从而做到一人一策,精准救治。为了给病人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张医生跟组长申请,几乎观摩了每场远程会诊,“观摩给我一种强烈的感受,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以患者为中心,前后方一盘棋,是医疗队能在武汉勇敢作战的最大底气。”
“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坚决去做。”这是张医生的人生信条之一。
爱人者,人恒爱之。白衣逆行、医者仁心的医务人员,无愧于“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的称号。
你逆行无畏,我守护相伴
医务人员的身体是普通人的身体,但精神是英雄的精神。——刘瑜晓
庚子抗疫已经融入全国人民的心里,但每个人最希望的还是疫情的早日散去。严谨的专家们仍在研判疫情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并为此做着最充分的准备;一线的医生们已回归健康生活,同时在尽己所能帮助更多人持续做好防护。
光大信用卡也在做着更多。继线上“天使专区”用户数破万后,“天使主题信用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欢迎。“医务人员都是我们时代的英雄,能有成千上万的英雄们使用我们的产品,这是对光大最大的肯定。”刘瑜晓表示。
新冠疫情加速了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张医生认为,现在应该比以往更加意识到: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越应该保持健康体魄,努力践行“体医融合”、“运动是良医”的健康理念。
所谓“体医融合”,就是体育和医学的紧密结合,是指运动医学、保健体育、康复医学、医学营养、健康评估、运动处方等众多知识的集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无论是已经患病或疾病前亚健康人群,还是健康人群,在进行体育干预的过程中,均可以结合医疗手段的判断、初筛、过程监督和评价,来达到健康的目的。”张医生解释道。
为什么说“运动是良医”? 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静坐少动是当今慢性疾病发生的第一独立危险因素,遗传是无法修正的因素,而静坐少动这样的不良生活方式可以通过动起来加以修正。诸多研究表明,通过适度运动能防病治病。
张医生自己就是这个理念的坚定实践者:跑龄6年,每周跑3次左右,年跑量2000多公里,已完成20场马拉松、15场半程马拉松,2019年武汉马拉松的个人最好成绩是2小时49分48秒。“实际上,我正是成为医生以后,才开始跑马拉松的。”张医生笑言。
“跑马拉松”对张医生来说是一种堪称完美的运动方式和生活方式——除了心中热爱,还有专业支撑;一头连接生活,一头接连工作。早年学医时,他的研究方向是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对“骨代谢”尤有专攻,凭借医学专业知识的加持,他在跑者生涯中免于运动受伤。
“跑过那么多马拉松,我的心态也渐趋平和。比赛中,按照自己的节奏,不预设成绩,不跟兔子,不戴耳机,不带手机,不看手表,将头脑放空,专注比赛,根据自己的呼吸及心跳等调整步伐,这是我的比赛,和别人无关,这个跑道上你需要战胜的就是自己。”这是张医生的内心感受。
在跑步过程中,张医生也跑出了一段友谊:光大银行杭州分行的一位领导也是马拉松爱好者,和张医生在跑步过程中认识。自光大信用卡推出“天使计划”并在全国各分行发出关爱“最美医务工作者”的有力倡导后,杭州分行迅速行动起来,联系到了张医生。该分行负责人专门向张医生介绍了光大信用卡对“天使卡”设置的精心服务,并呈送了一封致敬信,表明了光大的诚意。在那封致敬信里,有这么一段话,感人至深——
“您临危受命,勇赴国难驰援荆楚,艰苦奋战,终让武汉解封、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展现出了崇高的职业操守、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浓厚的家国情怀!衷心感谢您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光大信用卡对援鄂医务人员的浓浓深情和拳拳敬意,悉数凝聚在这张“天使卡”里,浓缩在这封致敬信里。
4月29日,当接过光大银行献上的“天使卡”时,张医生内心是温暖的。驰援武汉时他并没有想过回报,他也相信大多数医务人员都是这么想的。但他不求回报的心态遇到光大信用卡的主动回报时,他感受到了美好。在得知“天使卡”的服务方案后,他表示这张卡考虑得很细致,很贴心。疫散花开,他将用这张卡让自己的生活更灿烂。
疫情爆发时,武汉这座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也得到了全国精干医务人员的有力援助。千万个张医生在一线舍生忘死救治病患的感人事例,让全国人民都深受感动。钟南山院士曾表示:武汉是个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张医生也表示:“感谢武汉人民的坚守,武汉是一座伟大的城市。”刘瑜晓深表认同:“疫情爆发期间,逆行去武汉的医务人员都是英雄。不是说他们完全和普通人不一样,他们的身体是普通人的身体,但精神是英雄的精神。光大着力弘扬的就是这种精神。”
你逆行无畏,我守护相伴。在救治那位不幸感染的医生同仁时,张医生感觉自己是在进行“生命的接力”;在接到光大的“天使卡”时,他认为光大也是在自觉进行“精神的接力”。
“一个懂得感恩的社会和企业,是不会忘掉做出贡献的医护人员的。”刘瑜晓一再强调:“关爱医务人员的举措不应只体现在疫情期间,而是要让敬医、爱医成为一种风尚,这也是我们推出天使卡的重要初心。”
这也是一个健康社会应有的美好模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