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疗法是我国中医治疗的手段之一,也是中医中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我国劳动人民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之中,经历了漫长的反复实践,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穴位贴敷疗法已在临床上应用,《灵枢·经脉篇》并对治疗方法有了记载。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中明确记载了酒剂外用的方法。在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更是详细的列举了各种贴敷方。晋唐时期,葛洪在前人的基础上,编著的《肘后备急方》不仅大量收录了外用膏药,还注明了具体的制用方法。
经过了唐宋元等时代医学家的努力,清朝时穴位贴敷疗法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涌现出了众多的中药外治的著作。吴尚先的《理瀹骈文》对中医外治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论探索,书中每病治疗都以膏药薄贴为主,并提出了外治法可以“统治百病”的论断,被后世誉为“外治之宗”。
近年来,相关的专家学者在对历代文献进行考证、研究和整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探索创新,透皮给药,将贴敷疗法应用到更多疑难杂症的治疗上,涌现出了众多的贴敷新疗法。
“中医贴敷疗法的原理是透皮给药,与口服药、注射、栓剂治疗等手段相比,贴敷疗法更便捷,安全性有保障,对人体的损害更小,不良反应的可控程度更高。”杏林之路中医适宜贴敷项目的创始人刘增敏介绍:“人体的穴位有720个,将手法、针法、透皮贴敷等方式有机的结合,通过刺激相应的经络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应用现代经皮给药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制备出高效、安全、可控、方便的现代制剂,为中药穴位贴敷临床应用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据了解,2018年1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透皮和黏膜给药制剂新剂型工艺技术基础研究被列入生物医学工程产业领域,重点产品和服务。另据爱尔兰市场研究机构预估,到2024年底全球透皮给药市场将达到73.58亿美元(约合495亿元人民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