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
3月27日晚,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研究员、《清华金融评论》副主编张伟受邀代表清华五道口《清华金融评论》在“金融学术研究能力提升大讲堂”公益直播系列讲座上分享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创办《清华金融评论》的初心与使命(点击查看视频回放)。
张伟在讲座中提到,《清华金融评论》正式创刊于2013年11月,但早在2012年初,经过深入的调研和评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就决定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及中国金融体系特点,创办一本“专注于经济金融政策解读与建言”的刊物,后来逐步探索,思考,完善,形成了以“建言金融政策,引领金融实践”的办刊初心与使命。
张伟在讲座中介绍,《清华金融评论》的办刊原则是“顶天、立地、学术、政策”。所谓“顶天、立地”是指既要有国际视野,又要立足中国国情;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所谓“学术”是指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要有一定学术基础,以规范研究为支撑。《清华金融评论》与一般新闻资讯类、时效性强的刊物不一样,其发表的文章要有规范研究作为支撑,得出的观点、结论要有学术作为基础。所谓“政策”是指刊物以政策为对象,解读政策或为政策制定建言献策。因为制定政策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实践中出了问题又需要政策去解决,所以《清华金融评论》以政策为对象,同时贯穿理论与实践。在办刊原则的指导下,《清华金融评论》常设1个封面专题、7个固定栏目和N个特色栏目。封面专题邀请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担任轮值执行主编,组织一个专家团队针对同一个问题从各自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探讨。7个固定栏目包括“宏观经济”“央行与货币”“银行与信贷”“资本市场”“财富管理”“互联网金融”和“国际”7个栏目。特色栏目则包括“论文故事汇”“道口研究”“道口案例”等。截至2020年3月,《清华金融评论》已累计出版纸质刊76期,汇聚了专家学者2000余位,共发表文章2226篇,累计举办线下会议活动137场,线上活动5场,服务读者100万余人次。《清华金融评论》全体成员正在为2018年五周年创刊会上提出的“内容观点化、功能立体化、视野国际化、平台智库化”发展目标而不断努力,进而实现“专注于经济金融政策解读与建言的智库型全媒体平台”的愿景。
另外,据了解,疫情当下,《清华金融评论》前进的脚步没有停滞,2月19日面向广大读者在微信上推出包括政策动态、专家疫情解读和机构行动三个方面的“战疫情”资讯栏目;3月12日推出首场品牌“金融大家评·战疫情”线上直播专题活动,邀请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博士,解读已出台政策的内在逻辑与影响路径,以及疫情在全球扩散背景下,各国央行政策调整对宏观经济的影响;3月16日推出“金融大家评·战疫情”第二期线上直播专题活动,邀请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薛正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研究员、《清华金融评论》副主编张伟,联动优势(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吴锋海和通联数据首席智能投资科学家罗戈共同对话,围绕疫情对金融科技发展的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的应用实践等话题进行探讨交流;3月21日推出首场品牌“金融大家评·华尔街热线”线上直播专题活动,以“如何驾驭高波动市场下的资产配置”为主题,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魏晨阳与来自华尔街的海投全球创始人、CEO王金龙就美国疫情发展情况、美国大选、美联储救市政策、石油与黄金价格走势等多个鲜活话题展开了精彩对话。两位嘉宾都具有丰富的投资实战经验和华尔街工作经验,以独特视角为观众朋友们进行了深入解读;3月22日推出“金融大家评·战疫情”第三期线上直播专题活动,以“银行发展危与机”为主题,围绕疫情下银行业对恢复经济的影响,以及银行信贷政策助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恢复发展等话题,邀请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研究员、《清华金融评论》副主编张伟与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银行研究基地主任曾刚、廊坊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邵丽萍展开对话;3月26日推出品牌“金融大家评·华尔街热线”第二期线上直播专题活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研究员、《清华金融评论》副主编张伟与基本面指数(Smart Beta)之父 -- 锐联财智创办人暨首席投资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商学院业界教授、2019CFA杂志Graham & Dodd最高奖获得者许仲翔博士展开对话,带来独具视角的金融市场走势深度解读 -- “非常时期的投资智慧”。“金融大家评·战疫情”专题邀请国内经济金融领域专家围绕热点话题和热点领域展开分析探讨,为支持战胜疫情,恢复社会经济秩序建言献策。“金融大家评·华尔街热线”专题则是在“全球疫情、美国大选、石油战争多重风险叠加,全球资本市场出现巨大波动,复杂的国际形势到底如何破局?”这样的背景下,邀请华尔街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投资专家解读未来市场局势。
每场直播活动嘉宾们都会对这场活动的主题进行深刻剖析,就目前已经出台的政策进行解读,探讨未来发展的趋势。嘉宾们认为:
(1)疫情产生的冲击或强于次贷危机时期;经济恢复元气的第一步是复工复产,基建是历次投资恢复的主力,而新基建是否能取代旧基建发力拉动经济还需要再观察。民企目前处境举步维艰,融资问题依然突出,已处于历史上最艰难时期。与次贷危机相比,当前诸多经济体的总需求政策应对空间显著收窄。在当前全球化程度显著提高、各国产业链的深入融合的背景下,日、韩等世界重要制造业国家都受到了病毒冲击,其中电子通讯行业受疫情的影响对中国将最大,目前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刺激力度远低于非典时期,为了经济复苏,或温和扩张,预计财政会出现更大赤字。
(2)技术的发展存在客观规律,本身是一把双刃剑,没有好坏之分,既可以为业务带来高效,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可能会被滥用。从监管者的角度而言,要加速科技的发展进程,既要鼓励创新、正确引导技术向善、包容错误,又要适度监管,防止技术被滥用。当下最考验金融机构的管理能力和风控水平,信贷规模的放大,不良贷款容忍率的放宽对金融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疫情影响下,商业欺诈、恶意违约、骗贷者等可能会出现一个高峰,利用金融科技可以最大限度服务好疫情一线普通民众,同时遏制恶意失信行为。未来,金融科技比较有前景的发展方向是信用科技、投资科技和供应链科技。
(3)对银行业而言,根据客户习惯的改变,银行要去发展新的触点,而不是对原来模式结构的调整,同时高额投入对银行也是很大的挑战。如果成本降下去,效率能提高,就是机遇。下一阶段的主要政策将会转向刺激内需、扩大地方基建等方面,都需要较大的融资支持,这也正是作为融资支持主体的银行业务拓展的重点方向。另外,通过这次疫情,也带来了一些收获和思考,政府的执行力和国民的配合力,彰显了中国力量,引发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很强的信心;企业将逐步培养重大事件来临时的动态应变能力和观察未来的能力,把握机会,迭代升级;个人需要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做好家庭理财,如工资性的收入保稳保息、不超前消费,生意型投资要找准行业趋利避害,投资理财寻求专业的机构,同时注重保险的重要性。
(4)对于当前资产配置的思路,首先是不要恐慌,因为很多情形是因为流动性冲击引起的技术性的熊市。其次不要做大规模的调整,做适当的、相对完整的资产配置。例如当前美联储的超常规降息,使得投资者重新涌向避险资产,新兴市场债券指数有所回升,可以适当考虑;而因为海外受到疫情冲击,对于股票的配置需要谨慎;同时,对于专业投资者,在另类投资方面可以考虑增加避险资产配置,如对冲基金等。
(5)以2001年的911事件和2008年次贷危机作为历史借鉴,可以分析本次疫情引发的一系列市场动荡,破解当下迷局。在博弈攻略中投资一定要看得长远,大类资产长时间持有,都会获得收益。就算灾难出现,资产通常不会一起跌,因此要做好大类资产配置,理解什么在未来十年内是有机会的,这是战略性配置。而战术性配置,是在短期大波动情况下,及时管控避险工具,价格下跌后,未来收益可能变高,可以去通过战术调整。但想要完美抄底是难度极大的,太过激进反而会造成投资上更大的亏损。
“战疫情”资讯栏目和“金融大家评”线上直播专题(点击查看视频回放)推出以来,累计观看人次超100万。在疫情特殊时期,《清华金融评论》依然坚持“建言金融政策,引领金融实践”的办刊初心和使命,发挥了智库平台功能,通过收集、整理专家观点、定向约稿、举办线上活动等多种方式,实现了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智囊服务,为经营决策者提供咨询服务,为教学研究者搭建交流平台,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的目标。
媒体联络:Chen Che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