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恒大研究院在2月发布的一份疫情报告中估算,受此次疫情影响,餐饮零售业仅在春节7天内的损失就可能高达5000亿元。
疫情期间餐饮企业营收损失程度占比
作为餐饮行业的龙头企业,以排队著称的海底捞受到的冲击非常明显。自1月26日起,其内地门店全部暂停营业,直到2月15日,海底捞微信发布公告称,全国部分门店开始推出外送服务。
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2月接受采访时也曾坦言到:"西贝400家线下门店基本都已停业,只保留了100多家外卖业务。预计春节前后一个月时间将损失营收7-8亿元。2万多员工待业,但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工资要继续发,一个月支出就在1.5亿左右。倘若疫情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贝账上的现金撑不过三个月。"
受到疫情重创的不光是海底捞和西贝,同样是餐饮界大佬的老乡鸡情况也不容乐观。其在武汉拥有100多家门店,疫情期间已全部停业。另外安徽、南京两地门店数2月初停业已超过100家,且每天都有新的店铺被关停。
疫情发生这一个多月时间里,诸如此类的消息接连传来。网上悲观主义者"中国的餐饮业可能快要扛不住了"的言论铺天盖地。阴霾弥漫着整个餐饮行业,众餐饮人纷纷惶恐。
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却发生了。
大餐饮叫苦不迭,而像冒菜、米线、面条等此类小而精的小餐饮品类,却在外卖平台捷报频传。目前已经开业的门店近乎都已经在外卖中获得了重生。
成都特色餐饮:冒菜
小餐饮连锁品牌,受疫情影响而关店的门店,不过廖廖十几家平时不善经营的门店。而正常品质的门店几乎都以外卖的方式进行良性运作。甚至某些平时业绩不佳的门店,在此期间还通过外卖找到了突破口,改善了营收。
这种现象看似匪夷所思,而却又在情理之中。
在此之前,很多人都想当然的认为:连西贝、海底捞等资金雄厚的大型餐饮都如此狼狈,那我们小餐饮岂不是更难以生存。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就如同陨石坠落,恐龙灭绝了,能活下来的反而是消耗小的昆虫及哺乳。疫情之下,小餐饮比大餐饮显得更为从容。
大餐饮之所以如此紧张,一是因为人员、租金、原材料成本压力过大;另一个则是擅长的堂食不能发力,外卖却难以突破,资金短期不能回流。
一. 就资金压力而言
1.大餐饮普遍面积较大,租金较贵。而小餐饮则不同,小餐饮大多铺面位置较小,租金压力相对小很多。
2. 大餐饮员工多。就单店而言,一个月的工资支出少辄几万,多辄几十万上百万。而小餐饮以夫妻店居多,员工少,因此人员工资压力不至于难以承受。
3.大餐饮食材品质高,进货成本高,牛肉、虾等备货充裕,库存积压严重,很多无法长期存储的菜品浪费严重。而小餐饮一般在2月23号左右都歇业了,因此并没有多大的库存浪费。
总而言之,越是体量大,消耗越大,越扛不住疫情所带来的风险。
二.就资金回流情况而言
由于当前疫情和政策影响。餐饮行业目前阶段均以外卖为主。
以海底捞为例,它的特性决定了其不可能通过外卖来弥补堂食的营收。
就价值感而言,除了优质食材和口味,海底捞的价值感还是更多体现在环境和服务。而外卖显然弱化了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抛开服务和就餐环境,让消费者仅仅因为食材而支付高昂的点餐费用,这显然是难以接受的。因此注定了其高价产品难以在外卖行销,而其中低价值产品则利润有限。
另一方面,从外卖的就餐情景分析。即使疫情前期还有对火锅等品类比较友好的居家场景,但随着复工潮来临,外卖市场还是多以单人就餐,双人就餐场景居多。而此类场景,火锅并不太适合。其针对外卖市场的产品利润也并不那么可观。资金短期回流弥补亏空困难。
于此同时,我们反观小餐饮。
小餐饮定位低中端居多,本身价位就比较亲民,性价比高,民众的接收度高。即使搬到外卖平台,同样是非常适应的,两者收入差距也不会特别大。
而且冒菜、米线、面条等小而精的品类,是非常适合1~2人的就餐场景。因此只要口味和口碑不是特别差,量都是非常容易做起来的。
受疫情影响,堂食受到限制,但是消费者的用餐需求仍在。在外卖这个舞台,大餐饮和小餐饮此消彼涨,小餐饮发力外卖如鱼得水,因此出现了很多小餐饮商家在疫情期间不衰反盛的现象。
但是,虽然小餐饮在未来的前景可期,但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小餐饮在申请复工开业,未来的竞争也会越来越大。因此,抢占先机显得尤为重要。在别人还在犹豫的时候,你已经在客人没有过多选择的情况下抓住了顾客。在别人还在等待疫情过去的时间里,你已经从小树苗成长为了大树。而后来者却只能被掩盖在树荫之下,难以被客人发现,也得不到滋养,从而错失先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