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张强教授
11月24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主办、中宏网承办的第一届宏观经济论坛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国务院政研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中国电子商会的领导、专家、企业代表出席研讨会,并就我国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形势进行了深入探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张强教授对于当前中国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路径选择做了深入解读和剖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各个区域的不同发展探索,区域经济的活力与动力成就了以往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区域经济所谓的四大板块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都有不同的发展使命和水平,而东部沿海地区的率先发展,也为其他板块发展带来了更多机会。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明确提出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大战略”组合。这是一个非常宏观的战略组合,如果要结合到区域经济发展当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例如大都市圈,以及城市群等问题。
发挥大都市圈带动作用
大都市圈理论,又叫城市群理论,是区域发展的基础理论之一。所谓“大都市圈理论”,通俗的说法就是在一定地理或行政区域内,由一二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辐射并带动周边一定范围内的一批中小城市,使其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竞争力的区域城市群或城市带。这种城市群或城市带具有集聚效应的制造业产业链和集约化的永久性城市社区居民群体。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塘三大都市圈的发展相当迅猛,对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支撑全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地区。正因为三大都市圈城市群的实力推动和效应,全国各地都兴起了区域不等、名称各异、特色有别的大都市圈热潮。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不同层次的都市圈。在第一层次的都市圈中,有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都市圈;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都市圈;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都市圈。三个都市圈的GDP占了全国的43%。同时,国家发改委正式确认了十大城市群,除上述三个外,还有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城市群等。
当前,我国整个城市群的发展格局已经基本确立,所以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将注意力放在大都市圈的内部,如何在城市圈内部建立起协同发展机制,这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这一点来看,城市圈堪称区域经济的“领头羊”。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样板”
《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的出台为区域经济发展乃至城市群的建设规划提供了“样板”。文件中提出“功能疏解”的概念,这不仅仅是一句政策语言,在这一概念的背后隐含着对“大城市病”的解决方案。当前,北京人口过度膨胀,雾霾天气频现,交通日益拥堵,房价持续高涨,资源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北京集聚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要有序纾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实际上“功能纾解”不仅为北京解决“拥堵”问题提供了方案,也为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当前,但城市内部已经被各种要素资源占满,城市空间的稀缺造成发展成本的提升。这必然造成要素资源外溢的趋势,所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本质是向外纾解。这种纾解向外溢出的是什么呢?
从纾解对象讲,重点是纾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非首都功能。
从纾解的要素讲,未来主要是将大城市区域内的投资、产业、人口向周边地区纾解转移。例如北京的“副中心城市”概念,以及有关部委提出的小城镇发展规划和特色小镇的建设,反映出要素资源需要进行适度分散才能建立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区域发展的机遇在小城镇
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城镇化发展源于城镇化对GDP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城镇化水平越高,GDP就一定高。如果仅仅是简单的工业化,也能拉动GDP增长,那么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工厂都建立在乡村,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城市的人口稀少,甚至变成空城。实际上这种现象并没有出现,人们清楚的一个事实是城市越大,吸引的人口越多。
当前,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6%。这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当前亟待关注的是,广大农村地区已经出现了老龄化、工业化的趋势。换而言之,目前农村可转移劳动力人口的年龄结构仅剩40~50岁以上的人口,这说明中国城镇化已经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这一点目前被学界所低估。
鉴于这样的事实,今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应当以此为坐标。当前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镇发展相对滞后,如何尽快提高这部分地区的产业容纳能力和发展能力,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急需思考的问题。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大城市和周边区域的“数字化鸿沟”不断拉大,这不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全新的机遇。可以说,数字技术在大城市周边地区大有作为。